纸贵
【拼音】:zhǐ guì
【注音】:ㄓˇㄍㄨㄟˋ
【结构】:纸(左右结构)贵(上下结构)
【繁体】:紙貴
词语解释意思是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基础解释见/'纸贵洛阳/'。
引证解释⒈见“纸贵洛阳”。
汉语大词典见“纸贵洛阳”。《汉语大词典》:纸贵洛阳(纸贵洛阳) 拼音:zhǐguìluòyáng晋左思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豪富之家竞相传抄,洛阳为之纸贵。事见《文选·左思〈三都赋〉》李善题解引臧荣绪《晋书》及《晋书·文苑传·左思》。后因以“纸贵洛阳”形容著作风行一时,流传甚广。阿英《关于〈巴黎茶花女遗事〉》:“译本《巴黎茶花女遗事》,在当时确实是一时纸贵洛阳,风行海内。”亦作“纸贵洛城”。唐卢照邻《双槿树赋》序:“金悬秦市,杨子见而无言;纸贵洛城,陆生闻而罢笑。”亦省作“纸贵”。《北齐书·邢邵传》:“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唐刘禹锡《和留守令狐相公》:“君来不用飞书报,万户先从纸贵知。”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一九:“作赋曾闻纸贵夸,谁令此纸遍京华?”
其他释义1.见'纸贵洛阳'。
1.学界公认,它开了比较新闻学之先河,以其鲜明夺目的标题填补了大众传播的空白,揭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联,以至于一时间洛阳纸贵。
2.该文很快传入国内,一时间洛阳纸贵,版本众多。
3.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在各地发现了十几个版本,成为华夏大地广大军民争相传诵的理想教材,一时洛阳纸贵。
4.王教授的作品出版后,风行一时,真有洛阳纸贵的势头。
5.这部书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
6.这部小说情节迷人,出版后必然能洛阳纸贵,广受好评。
7.为求知识,求学历,风行一时的职业教育热,使得各种大中专教材出版量和发行量一时间猛增,真有洛阳纸贵的势头。
8.天香仙酒,几乎达到了洛阳纸贵的程度,其闻名程度,可见一斑。
9.一时间医院的四楼出现了爆满的状态,大有洛阳纸贵的意思。
10.牛羊本为祭祖所需的必需品,这样控制下来,未免有点洛阳纸贵。
读音:zhǐ
[zhǐ]
(1)(名)纸张;写字、绘画、印刷、包装等所用的东西;多用植物纤维制造。
(2)(量)书信、文件的张数:一~公文。
读音:guì
[guì]
(1)(形)价格高;价值大(跟“贱”相对)
(2)(形)评价高;值得珍视或重视:宝~|可~。
(3)(形)以某种情况为可贵:人~有自知之明。
(4)(形)地位优越(跟“贱”相对):~族|~妇人|达官~人。
(5)(形)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姓|~国。
(6)(形)(Gu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