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儿
【拼音】:tóng ér
【注音】:ㄊㄨㄥˊㄦˊ
【结构】:僮(左右结构)儿(独体结构)
【简体】:僮儿
【繁体】:僮兒
词语解释男孩。僮儿[tóngér]⒈男孩。
引证解释⒈男孩。引《汉书·礼乐志》:“初,高祖既定天下,过沛,与故人父老相乐,醉酒欢食,作‘风起’之诗,令沛中僮儿百二十人,习而歌之。”《后汉书·皇甫嵩传》:“虽僮儿可使奋拳以致力,女子可使褰裳以用命。”
网络解释僮儿僮儿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óngér,是指男孩。
汉语大词典男孩。《汉书·礼乐志》:“初,高祖既定天下,过沛,与故人父老相乐,醉酒欢食,作‘风起’之诗,令沛中僮儿百二十人,习而歌之。”《后汉书·皇甫嵩传》:“虽僮儿可使奋拳以致力,女子可使褰裳以用命。”
其他解释未冠之孺子也。汉、应劭《风俗通·正失》:「行于众僮儿牧竖,莫不眩耀。」;《汉书·礼乐志》:「沛中僮儿百二十人,习而歌之。」;《后汉书·皇甫嵩传》:「虽僮儿,可使奋拳以致力。」
其他释义1.男孩。
1.其实二姨有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儿女也很孝顺,‘犹蒙矜育,愿乞终养’,轮不到他。
读音:tóng,zhuàng
[tóng]
[ tóng ]1. 封建时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书僮。僮仆。
2. 古同“童”。
[ zhuàng ]1. 〔僮族〕中国少数民族,今改作“壮族”。
读音:ér
[ér]
(1)(名)小孩子:小~。
(2)(名)男孩子:~子。
(3)(名)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健~。
(4)(助)词尾:火~。
(5)(名)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滕县东南。
(6)(名)姓。同“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