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鱼之序
【拼音】:guàn yú zhī xù
【注音】:ㄍㄨㄢˋㄩˊㄓㄒㄨˋ
【词性】:成语。
【繁体】:貫魚之序
词语解释亦作'贯鱼之序'。像成串的鱼一样,先后有次序。谓按次铨叙进官。谓君王依次御幸宫人。
基础解释见“贯鱼之次”。①像成串的鱼一样,先后有次序。谓按次铨叙进官。②谓王王依次御幸宫人。参见“贯鱼”。
引证解释⒈见“贯鱼之次”。
汉语大词典见“贯鱼之次”。《汉语大词典》:贯鱼之次(贯鱼之次) 拼音:guànyúzhīcì亦作“贯鱼之序”。(1).像成串的鱼一样,先后有次序。谓按次铨叙进官。汉应劭《风俗通·过誉·南阳五世公》:“举其子,如无罪,得至后岁贯鱼之次,敬不有违。”王利器校注:“此用为铨次而进意。”《晋书·蔡谟传》:“今猥以轻鄙,超伦踰等,上乱圣朝贯鱼之序,下违群士准平之论。”(2).谓君王依次御幸宫人。《后汉书·杨赐传》:“宜绝慢慠之戏,念官人之重,割用板之恩,慎贯鱼之次,无令丑女有四殆之叹,遐迩有愤怨之声。”李贤注:“言王者御宫人,如贯鱼之有次序也。”宋刘攽《故尚宫吴氏可赠安定郡夫人制》:“早服贯鱼之序,端习彤管之训。”参见“贯鱼”。
其他释义贯鱼:成串的鱼。比喻前后有次序或前后相关联。
读音:guàn
[guàn]
(1)(动)穿;贯通:如雷~耳|学~古今。
(2)(动)连贯:鱼~而入|累累如~珠。
(3)(量)旧时的铜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万~家私。
(4)(Guàn)姓。
读音:yú
[yú]
(1)(名)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白|~鳔|~叉|~池|~翅|~虫|~唇|~刺|~冻儿|~肚|~饵|~粉|~缸|~狗|~鼓|~花|~胶|~具|~口|~类|~鳞。
(2)(Yú)姓。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xù
[xù]
(1)(名)次序:~目|次~|秩~。
(2)(动)排次序:~次|~齿。
(3)(形)开头的;在正式内容以前的:~论。
(4)(名)序文:写了一篇~。
(5)(名)古代由地方举办的学校: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