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奉公
【拼音】:xǐ shǒu fèng gōng
【注音】:ㄒ一ˇㄕㄡˇㄈㄥˋㄍㄨㄥ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洗手:比喻廉洁。奉职:忠于职守。指廉洁无私,忠于职守。
基础解释见/'洗手奉职/',洗手:比喻廉洁。奉职:忠于职守。指廉洁无私,忠于职守。
引证解释⒈见“洗手奉职”。
汉语大词典见“洗手奉职”。《汉语大词典》:洗手奉职(洗手奉职) 拼音:xǐshǒufèngzhí谓廉洁无私,忠于职守。唐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荐公为监察御史,主馈给渭桥以东军,洗手奉职,不以一钱假人。”亦作“洗手奉公”。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宫闱日用之数,视前代不过什二三,而内务府堂郎中皆视为脂膏窟泽,相沿积习,几无一洗手奉公之人。”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宫闱日用之数,视前代不过什二三,而内务府堂郎中皆视为脂膏窟泽,相沿积习,几无一洗手奉公之人。”
其他释义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同“洗手奉职”。
反义词 洗手奉职
读音:xǐ,xiǎn
[xǐ]
[ xǐ ]1. 用水去掉污垢:洗脸。洗涮。洗涤。洗澡。洗心革面(喻彻底悔改)。
2. 清除干净:清洗。
3. 像水洗一样抢光,杀光:洗劫。
4. 昭雪冤枉:洗雪。洗冤。
5. 照相的显影定影:冲洗。洗印。
6. 玩牌时把牌搀和整理:洗牌。
7. 基督教接受个人入教时的仪式:受洗。洗礼。
8. 盛水洗笔的器皿:笔洗。
9. 把磁带上的录音或录像去掉。
[ xiǎn ]1. 同“冼”。
读音:shǒu
[shǒu]
(1)(名)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2)(动)拿着:人~一册。
(3)(形)小巧而便于拿的:~册|~折。
(4)(形)亲手:~抄。
(5)(~儿)量词;用于技能、本领:他真有两~。
(6)(名)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选~|能~。
读音:fèng
[fèng]
(1)(动)给;献给(多指对上级或长辈):~上新书一册。
(2)(动)接受(多指上级或长辈):~到命令。
(3)(形)尊重:崇~|~为圭臬。
(4)(名)信仰:素~佛教。
(5)(动)侍侯:~养|侍~。
(6)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托|~陪|~劝|~告。
(7)(Fènɡ)姓。
读音:gōng
[gōng]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