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发
【拼音】:hè fà
【注音】:ㄏㄜˋㄈㄚ
【结构】:鹤(左右结构)发(独体结构)
【繁体】:鶴髮
词语解释白发。鹤发[hèfà]⒈白发。
引证解释⒈白发。引南朝梁庾肩吾《八关斋夜赋四城门·第三赋南城门老》:“鹤髮辞轩冕,鮐背烹葵菽。”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诗:“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髮乱如丝。”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四:“矮小的张仲老把他的童颜愈见涨红起来,星眼愈见睁圆起来,鹤发似乎有要直竖的形势。”
网络解释鹤发出处:钱起《省中对雪寄元判官拾遗昆季》诗:“琼枝应比净,鹤发敢争先。”
综合释义白发。南朝梁庾肩吾《八关斋夜赋四城门·第三赋南城门老》:“鹤髮辞轩冕,鮐背烹葵菽。”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诗:“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髮乱如丝。”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四:“矮小的张仲老把他的童颜愈见涨红起来,星眼愈见睁圆起来,鹤发似乎有要直竖的形势。”鹤发[hèfà]钱起《省中对雪寄元判官拾遗昆季》诗:“琼枝应比净,鹤发敢争先。”【汉语大词典】白发。鹤发辞轩冕,鲐背烹葵菽。南朝梁庾肩吾《八关斋夜赋四城门·第三赋南城门老》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网友释义出处:钱起《省中对雪寄元判官拾遗昆季》诗:“琼枝应比净,鹤发敢争先。”【汉语大词典】白发。鹤发辞轩冕,鲐背烹葵菽。南朝梁庾肩吾《八关斋夜赋四城门·第三赋南城门老》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诗矮小的张仲老把他的童颜愈见涨红起来,星眼愈见睁圆起来,鹤发似乎有要直竖的形势。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四
汉语大词典白发。南朝梁庾肩吾《八关斋夜赋四城门·第三赋南城门老》:“鹤发辞轩冕,鲐背烹葵菽。”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诗:“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四:“矮小的张仲老把他的童颜愈见涨红起来,星眼愈见睁圆起来,鹤发似乎有要直竖的形势。”
国语辞典鹤发[hèfǎ]⒈白发。引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法语cheveux blancs
其他释义1.白发。
1.令尊童颜鹤发,这样好的身体,看来一定能享百岁高寿。
2.李爷爷年近九十,依然鹤发童颜,身体硬朗。
3.这位年逾古希的老人,鹤发童颜,健步如飞。
4.那位鹤发童颜的老翁,就是四十年前名噪一地的歌星。
5.这老头鹤发童颜,精神抖擞。
6.我们去参观敬老院,里面全是鸡皮鹤发的老伯伯和老大娘。
7.时间竟如白驹过隙,当年青春容貌,今日已成鹤发苍颜。
8.这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每天清晨都会准时来这里锻炼。
9.年逾古稀的张老伯鹤发童颜,走起路来却健步如飞。
10.远处有一位鸡皮鹤发的老翁,面带和蔼笑容,脚步蹣跚地走来。
读音:hè
[hè]
(名)鸟类的一属;头小颈长;嘴长而直;脚细长;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双栖;常在河边或海岸捕食鱼和昆虫。常见的有白鹤、灰鹤等。
读音:fā,fà
[fà]
[ fā ]1.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9.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发动。
11.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fà ]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