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三论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三论

三论

【拼音】:sān lùn

【注音】:ㄙㄢㄌㄨㄣˋ

【结构】:三(独体结构)论(左右结构)

【繁体】:三論

解释

词语解释1.指所论三事。2.《论语》有《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三种,合称'三论'。3.佛教三论宗所依据的经典,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基础解释指所论三事。《论语》有《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三种,合称/'三论/'。佛教三论宗所依据的经典,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引证解释⒈指所论三事。《吕氏春秋·应言》:“魏王将入秦,魏敬谓王曰:‘以河内孰与梁重?’王曰:‘梁重。’又曰:‘梁孰与身重?’王曰:‘身重。’又曰:‘若使秦求河内则王将与之乎?’王曰:‘弗与也。’魏敬曰:‘河内三论之下也,身三论之上也。引秦索其下而王弗听,索其上而王听之,臣窃不取也。’王曰:‘甚然。’乃輟行。”高诱注:“三论,谓河内与梁及身也。”⒉《论语》有《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三种,合称“三论”。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序》:“故有《鲁论》,有《齐论》。引鲁共王时尝欲以孔子宅为宫,坏,得《古文论语》……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邢昺疏:“此辨三论篇章之异也。”⒊佛教三论宗所依据的经典,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引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五·释元畅》:“又善於三论,为学者之宗。”《陈书·徐孝克传》:“与诸僧讨论释典,遂通三论。”《南史·傅縡传》:“縡篤信佛教,从兴皇寺慧朗法师受三论,尽通其学。”

网络解释三论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合称

综合释义指所论三事。《吕氏春秋·应言》:“魏王将入秦,魏敬谓王曰:‘以河内孰与梁重?’王曰:‘梁重。’又曰:‘梁孰与身重?’王曰:‘身重。’又曰:‘若使秦求河内则王将与之乎?’王曰:‘弗与也。’魏敬曰:‘河内三论之下也,身三论之上也。秦索其下而王弗听,索其上而王听之,臣窃不取也。’王曰:‘甚然。’乃輟行。”高诱注:“三论,谓河内与梁及身也。”《论语》有《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三种,合称“三论”。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序》:“故有《鲁论》,有《齐论》。鲁共王时尝欲以孔子宅为宫,坏,得《古文论语》……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邢昺疏:“此辨三论篇章之异也。”佛教三论宗所依据的经典,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五·释元畅》:“又善於三论,为学者之宗。”《陈书·徐孝克传》:“与诸僧讨论释典,遂通三论。”《南史·傅縡传》:“縡篤信佛教,从兴皇寺慧朗法师受三论,尽通其学。”

汉语大词典(1).指所论三事。《吕氏春秋·应言》:“魏王将入秦,魏敬谓王曰:‘以河内孰与梁重?’王曰:‘梁重。’又曰:‘梁孰与身重?’王曰:‘身重。’又曰:‘若使秦求河内则王将与之乎?’王曰:‘弗与也。’魏敬曰:‘河内三论之下也,身三论之上也。秦索其下而王弗听,索其上而王听之,臣窃不取也。’王曰:‘甚然。’乃辍行。”高诱注:“三论,谓河内与梁及身也。”(2).《论语》有《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三种,合称“三论”。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序》:“故有《鲁论》,有《齐论》。鲁共王时尝欲以孔子宅为宫,坏,得《古文论语》……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邢炳疏:“此辨三论篇章之异也。”(3).佛教三论宗所依据的经典,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五·释元畅》:“又善于三论,为学者之宗。”《陈书·徐孝克传》:“与诸僧讨论释典,遂通三论。”《南史·傅縡传》:“縡笃信佛教,从兴皇寺慧朗法师受三论,尽通其学。”

三论造句更多 >>

1.走马看花,触目皆新,“流水碧于前渡日,桃花红胜去年时”,因作三题,亦为三论,夹叙夹议管窥蠡测,急不择言,也不顾文体“四不象”,只是把所见所闻所思尽快掏给读者。

2.清代有关捐纳的社会舆论在甲午战争前后空前活跃,且逐渐形成“三论”并存、“停”论为主流的宏观态势。

3.第三,论述北伐战争时期和济南惨案后民间的“革命外交”观念及其实践特点。

4.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出自: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苏辙 

5.一论神;二论心灵的性质和起源;三论情感的起源和性质;四论人的奴役或情感的力量;五论理智的力量或人的自由。

6.犹以去圣既远,经籍散逸,简札错乱,传说纰缪,遂使《书》分为二,《诗》分为三,《论语》有齐、鲁之殊,《春秋》有数家之传。

7.隋唐之际,有天台宗智顗、三论宗吉藏、华严宗贤首,乃至法相唯识宗玄奘等等都提出自己的判教主张。

8.栖霞寺举办第二届“三论宗学术研讨会”。

9.中国自古以专意坐禅者之系统为禅宗,兼含天台、三论二系,而不限于达磨宗;唐中叶以降,达磨宗兴盛,禅宗遂专指达磨宗而言。

10.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律宗、密宗、净土宗。

字义分解

读音:sān

[sān]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lùn,lún

[lùn]

[ lùn ]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4. 看待:一概而论。

5. 衡量,评定:论罪。论功行赏。

6. 按照:论件。论资排辈。

7. 姓。

[ lún ]

1. 古同“伦”,条理。

2.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3. 古同“抡”,挑选。

上一个:却论

下一个:涩于言论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