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面失色
【拼音】:yǎn miàn shī sè
【注音】:一ㄢˇㄇ一ㄢˋㄕㄙㄜˋ
【词性】:成语。
【简体】:掩面失色
【繁体】:掩面失色
词语解释掩:遮盖。遮着脸不敢看,脸因惊恐而变色⒈遮着脸面,变了颜色。形容惊慌害怕。
基础解释遮着脸变换了颜色,指人收到惊吓,很害怕。
综合释义形容惊惧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掩面失色[yǎnmiànshīsè]形容惊惧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七五回》:「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国语辞典形容惊惧的样子。掩面失色[yǎnmiànshīsè]⒈形容惊惧的样子。引《三国演义·第七五回》:「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成语解释掩面失色
辞典修订版形容惊惧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七五回》:「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惊惧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其他释义遮着脸面,变了颜色。形容惊慌害怕。
1.关公饮了几杯酒,华佗乃下刀割开皮肉遂用刀刮骨,沙沙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2.看到骨头上的青黑之色,华佗松了一口气,开始用刀刮骨,那咯吱咯吱的声音,使房中闻者,皆掩面失色。
3.帐内诸将见此情景,人人掩面失色,二叔却仍然下棋喝酒,谈笑风生,面不改色。
4.手术进行中,刮骨的声音悉悉刺耳,周围的人心惊胆战,掩面失色,而关羽却依然饮酒弈棋,若无其事。
5.据知情人士透露,尸体是早晨6时许被发现的,一名上早班的女文员下楼时发现那名满身是血的男子倒卧在空地上,掩面失色,惊呼求救。
6.关公饮了几杯酒,华佗乃下刀割开皮肉遂用刀刮骨,沙沙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查字典造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
7.关公饮了几杯酒,华佗乃下刀割开皮肉遂用刀刮骨,沙沙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网掩面失色造句)
8.帐内诸将见此情景,人人掩面失色,二叔却仍然下棋喝酒,谈笑风生,面不改色。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304739/掩面失色造句
读音:yǎn
[yǎn]
(1)(动)遮盖;掩蔽:~口而笑|~人耳目|~着怀(上衣遮盖着胸膛而不扣钮扣)。
(2)(动)关;合:~卷|虚~着房门。
(3)(动)〈方〉关门或合上箱盖等物时被夹住:手被门~了一下。
(4)(动)〈书〉乘人不备(袭击、捕捉):~杀|~捕。
读音:miàn
[miàn]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读音:shī
[shī]
(1)(动)失掉;丢掉:丧~。
(2)(动)没有把握住:~手|~足。
(3)(动)找不着:迷~方向。
(4)(动)没有达到目的:~意。
(5)(动)改变(常态):~声。
(6)(动)违背;背弃:~信|~约。
(7)(动)错误;过失:~误。
读音:sè,shǎi
[sè]
[ sè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 shǎi ]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