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安居
【拼音】:rù ān jū
【注音】:ㄖㄨˋㄢㄐㄨ
【结构】:入(独体结构)安(上下结构)居(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佛教语。古印度在每年约五月至八月的雨期内,禁僧尼外出,谓外出易伤草木虫蚁,应居在寺内坐禅讲经,安受供奉。这一阶段开始即称'入安居',又称'结夏'。古代佛徒一般均循此戒律。唯因雨季不同,'入安居'也各在不同时期开始。
基础解释佛教语。古印度在每年约五月至八月的雨期内,禁僧尼外出,谓外出易伤草木虫蚁,应居在寺内坐禅讲经,安受供奉。这一阶段开始即称/'入安居/',又称/'结夏/'。古代佛徒一般均循此戒律。唯因雨季不同,/'入安居/'也各在不同时期开始。
引证解释⒈佛教语。古印度在每年约五月至八月的雨期内,禁僧尼外出,谓外出易伤草木虫蚁,应居在寺内坐禅讲经,安受供奉。这一阶段开始即称“入安居”,又称“结夏”。古代佛徒一般均循此戒律。唯因雨季不同,“入安居”也各在不同时期开始。引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覩货逻国故地总述》:“诸僧徒以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三月十五日解安居,斯乃据其多雨,亦是设教随时也。”
网络解释入安居入安居是汉语词汇,读音是rùānjū,指佛教语。
汉语大词典佛教语。古印度在每年约五月至八月的雨期内,禁僧尼外出,谓外出易伤草木虫蚁,应居在寺内坐禅讲经,安受供奉。这一阶段开始即称“入安居”,又称“结夏”。古代佛徒一般均循此戒律。唯因雨季不同,“入安居”也各在不同时期开始。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睹货逻国故地总述》:“诸僧徒以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三月十五日解安居,斯乃据其多雨,亦是设教随时也。”
其他释义1.佛教语。古印度在每年约五月至八月的雨期内,禁僧尼外出,谓外出易伤草木虫蚁,应居在寺内坐禅讲经,安受供奉。这一阶段开始即称'入安居',又称'结夏'。古代佛徒一般均循此戒律。唯因雨季不同,'入安居'也各在不同时期开始。
读音:rù
[rù]
(1)(动)进来或进去:投~|~冬|由浅~深。
(2)(动)参加到某种组织中:~学|~伍。
(3)(动)收入:岁~|量~为出。
(4)(动)合乎:~时|~情~理。
(5)(名)入声:平上去~。
读音:ān
[ān]
(1)(形)安定:心神不~。
(2)(动)使安定(多指心情):~民。
(3)(形)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之若泰。
(4)(形)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
(5)(动)使有合适的位置:~插|~顿。
(6)(动)安装;设立:~电灯。
(7)(动)加上:~罪名。
(8)(动)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
(9)姓。
(10)〈书〉疑问代词。问处所或表示反问:而今~在|~能若无其事?
(11)(量)安培的简称。
读音:jū
[jū]
(1)(动)住:~民|分~。
(2)(名)住的地方;住所:迁~|鲁迅故~。
(3)(动)在(某种位置):~左|~首。
(4)(动)当;任:~功|以专家自~。
(5)(动)积蓄;存:~积|奇货可~。
(6)(动)停留;固定:变动不~|岁月不~。
(7)(名)用作某些商店的名称(多为饭馆):同和~|沙锅~。
(8)(Jū)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