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声载道
【拼音】:yuàn shēng zài dào
【注音】:ㄩㄢˋㄕㄥㄗㄞˋㄉㄠˋ
【词性】:动词、成语。
【简体】:怨声载道
【繁体】:怨聲載道
词语解释怨声载道yuànshēng-zàidào。(1)形容普遍地表示不满或怨恨。怨声载道[yuànshēngzàidào]⒈形容普遍地表示不满或怨恨。例民间怨声载道,天变迭兴。——《京本通俗小说》英criesofdiscontentriseallround;
基础解释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普遍不满。[反]有口皆碑。
引证解释⒈到处都是怨恨之声。形容怨恨者之多。引《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民间怨声载道,天变迭兴。”《红楼梦》第五六回:“凡有些餘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茅盾《锻炼》十九:“我也看着不像样。这三天工夫,大家都怨声载道。”
综合释义载:充满。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凡有些余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网友释义【词条】怨声载道【注音】yuànshēngzàidào【释义】载:充满。怨恨的理由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汉语大词典到处都是怨恨之声。形容怨恨者之多。《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民间怨声载道,天变迭兴。”《红楼梦》第五六回:“凡有些馀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茅盾《锻炼》十九:“我也看着不像样。这三天工夫,大家都怨声载道。”
国语辞典到处充满了怨恨的声音。形容群众普遍怨恨、不满。《红楼梦.第五六回》:「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礼。」《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伯集把帐一一的七折八扣算了,不管那些人叫苦连天,怨声载道,就同了顾举人出京。」也作「怨声满道」。怨声载道[yuànshēngzàidào]⒈到处充满了怨恨的声音。形容群众普遍怨恨、不满。也作「怨声满道」。引《红楼梦·第五六回》:「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礼。」《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伯集把帐一一的七折八扣算了,不管那些人叫苦连天,怨声载道,就同了顾举人出京。」反普天同庆歌功颂德有口皆碑成语解释怨声载道
辞典简编版到处充满了怨恨的声音。形容群众普遍怨恨、不满。 【造句】施行新制度前应先做好评估考量,以免民众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成语词典版01.《宋史.卷四四五.文苑列传.刘梦得》:「时旁郡纠民输镪就籴京师,怨声载道,独颍昌赖梦得得免。」02.《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饮恨牛山堂》:「民间怨声载道,天变迭兴。」03.《红楼梦.第五六回》:「凡有些余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0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偏偏连日大雨不止,闹得招商局码头,泥深没踝。只这一下子,便闹到怨声载道。以后招商船也不肯装运了,这才罢休。」05.《清史稿.卷一二二.食货志三》:「兼之强拏剥运,捶挞交加,怨声载道,不仅失风之虞也。」u001a
出处《后汉书·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周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载道。”
法语mécontentement général、les griefs se font partout entendre、cris de mécontentement s'entendent partout
其他释义载:充满。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1.时景公喜好奢华,治缮宫室,聚养犬马,炊金馔玉,厚重赋刑,而齐国哀鸿遍野,百姓饿殍载道,国人愤恨,怨声载道。
2.冬天的一个平凡的早晨,按照往常的规矩,我们要跑间操,听到外面的吹哨声时,教室里一片怨声载道。
3.车辆缺,线路少,服务差,效益低,市民等车等半日,巴士一来一大串,“失魂车”、“失魂鱼”……怨声载道。
4.龙宫是江南第一船帮,霸占漕运,强行收取费用,令人怨声载道。
5.相传天池中有条小白龙,经常搅动池水玩耍。多雨季节常常导致山洪爆发……老百姓怨声载道但又无能为力。
6.为了修筑长城,秦国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死伤无数。
7.旧社会税收名目繁多,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8.那时由于社会动荡,经济萧条,老百姓怎能不怨声载道。
9.同样是当官,有的人誉满口碑,有的人则怨声载道。
10.文人日削月朘,怨声载道,后来人心涣散,社团就分崩离析了。
读音:yuàn
[yuàn]
(1)(动)怨恨:~毒|~愤。
(2)(动)责怪;埋怨:抱~|愁~|恨~|天怒人~。
读音:shēng
[shēng]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
读音:zǎi,zài
[zài]
[ zǎi ]1. 年;岁:千载难逢。三年两载。
2. 记录;刊登;描绘:记载。连载。转载。
[ zài ]1. 装,用交通工具装:载客。载货。载重。载体。装载。满载而归。
2. 充满:怨声载道。
3.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载歌载舞。
4. 姓。
读音:dào
[dào]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