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凝冰坚
【拼音】:yīn níng bīng jiān
【注音】:一ㄣㄋ一ㄥˊㄅ一ㄥㄐ一ㄢ
【词性】:成语。
【繁体】:陰凝冰堅
词语解释阴气始凝结而为霜﹐渐积聚乃成坚冰。语本《易.坤》﹕'履霜坚冰﹐阴始凝也。'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
基础解释阴气始凝结而为霜﹐渐积聚乃成坚冰。语本《易.坤》﹕/'履霜坚冰﹐阴始凝也。/'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
引证解释⒈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引语本《易·坤》:“履霜坚冰,阴始凝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五》:“阳淑消而阴慝长,危亡之证,所由来渐矣。阴凝冰坚,极於似道。”
综合释义阴气始凝结而为霜,渐积聚乃成坚冰。比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极于似道。◎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五》
网友释义阴凝冰坚(yīnníngbīngjiān):阴气始凝结而为霜,渐积聚乃成坚冰。比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出自《周易·坤》。
出处《周易·坤》:“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其他释义阴气始凝结而为霜,渐积聚乃成坚冰。比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
1.朝廷内部,看不惯萧长存的人本来就不少,此次惨败,更是借题发挥,使阴凝冰坚之计,硬说萧长存有私通敌国之嫌。
2.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五》:“阴凝冰坚,极于似道。”
3.阴凝冰坚,极于似道。◎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五》
读音:yīn
[yīn]
1.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诸一,与“阳”相对: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阴差阳错。阴盛阳衰。阴虚生热。
2. 指“月亮”:太阴(月亮)。阴历。
3. 带负电的:阴电。阴极。阴离子。
4. 云层较厚,遮住阳光:阴沉。阴雨。阴郁(亦指忧郁,不开朗)。阴霾。
5. 不见阳光,亦指不见阳光的地方:阴面。阴干(
)。阴凉,阴影。山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碑阴(碑的背面)。6. 不露出表面的,暗中的:阴沟。阴通(秘密往来)。阴私。阴功(a.暗中做的好事;b.迷信指被阴间记功的好事)。
7. 背地捣鬼,险恶:阴谋。阴毒。
8. 指冥间:阴间。阴司。阴曹地府。
9. 凹进的:阴文图章。阴识(即阴文)。
10. 指时间:光阴。惜寸阴。
11. 生殖器:阴部。阴道。阴茎。阴囊。
12. 姓。
读音:níng
[níng]
(1)(动)结冰:~结。
(2)(动)注意力集中:~视。
读音:bīng
[bīng]
(1)(名)水在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凝结成的固体。
(2)(动)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刚到中秋;河水已经有些~腿了。
(3)(动)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使其凉:把汽水~上。
读音:jiān
[jiān]
(1)(形)硬;坚固:~冰|~城|~不可破|~如磐石。
(2)(名)坚固的东西或阵地:攻~|披~执锐|无~不摧。
(3)(形)坚定;坚决:~信|~守阵地。
(4)(Jiā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