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进牍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进牍

进牍

【拼音】:jìn dú

【注音】:ㄐ一ㄣˋㄉㄨˊ

【结构】:进(半包围结构)牍(左右结构)

【繁体】:進牘

解释

词语解释1.古代进奉写字用的木板或纸笺。多指请人赋诗作文。2.进呈书表。进牍[jìndú]⒈古代进奉写字用的木板或纸笺。多指请人赋诗作文。⒉进呈书表。

基础解释古代进奉写字用的木板或纸笺。多指请人赋诗作文。进呈书表。

引证解释⒈古代进奉写字用的木板或纸笺。多指请人赋诗作文。引唐杨炯《宴皇甫兵曹宅诗序》:“抽毫进牘,皆请赋诗。”宋陈造《延绿亭赋》:“因援毫而进牘,聊想像而陈辞。”清梅曾亮《<柏枧山房诗集>自序》:“今则对客进牘,字惟谈欢;举杯当歌,声必论慼。”⒉进呈书表。引宋苏舜钦《诣匦疏》:“諫官御史亦不闻进牘白见,铺陈灾害之端,以开上心。”清吴兆骞《竹赋》:“顾宾御而长怀,招季重而进牘。”

网络解释进牍进牍,拼音jìndú,注音ㄐㄧㄣˋㄉㄨˊ。

综合释义古代进奉写字用的木板或纸笺。多指请人赋诗作文。唐杨炯《宴皇甫兵曹宅诗序》:“抽毫进牘,皆请赋诗。”宋陈造《延绿亭赋》:“因援毫而进牘,聊想像而陈辞。”清梅曾亮《<柏枧山房诗集>自序》:“今则对客进牘,字惟谈欢;举杯当歌,声必论慼。”进呈书表。宋苏舜钦《诣匦疏》:“諫官御史亦不闻进牘白见,铺陈灾害之端,以开上心。”清吴兆骞《竹赋》:“顾宾御而长怀,招季重而进牘。”

汉语大词典(1).古代进奉写字用的木板或纸笺。多指请人赋诗作文。唐杨炯《宴皇甫兵曹宅诗序》:“抽毫进牍,皆请赋诗。”宋陈造《延绿亭赋》:“因援毫而进牍,聊想像而陈辞。”清梅曾亮《〈柏枧山房诗集〉自序》:“今则对客进牍,字惟谈欢;举杯当歌,声必论戚。”(2).进呈书表。宋苏舜钦《诣匦疏》:“谏官御史亦不闻进牍白见,铺陈灾害之端,以开上心。”清吴兆骞《竹赋》:“顾宾御而长怀,招季重而进牍。”

字义分解

读音:jìn

[jìn]

(1)(动)向前移动(跟‘退’相对):推~|跃~|~军|~一步|更~一层。

(2)(动)从外面到里面(跟‘出’相对):~入|~门|~屋来|~工厂当学徒。

(3)(动)收入:~款|~货。

(4)(动)呈上:~奉|~香。

(5)用在动词后;表示到里面:走~会场|把衣服放~箱子里去。

(6)(量)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

读音:dú

[dú]

(1)(名)古代写字用的木简。

(2)(名)文件;书信。

上一个:简牍

下一个:联篇累牍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