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国欺君
【拼音】:wù guó qī jūn
【简体】:误国欺君
【繁体】:誤國欺君
词语解释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假如有一等做官的,误国欺君,侵剥百姓,虽然官高禄厚,难道不是大盗?”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蔡京父子为宰相二十徐年,妒贤嫉能,贪婪无厌,误国欺君。”
基础解释欺骗君主,祸害国家。
辞典修订版贻误国事,欺骗君王。《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假如有一等做官的,误国欺君,侵剥百姓,虽官高禄厚,难道不是大盗?」也作「欺君误国」。
出处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假如有一等做官的,误国欺君,侵剥百姓,虽然官高禄厚,难道不是大盗?”
1.“蔡京父子为宰相二十徐年,妒贤嫉能,贪婪无厌,误国欺君。”
读音:wù
[wù]
(1)(名)错误。
(2)(动)耽误:~期|~事。
(3)(动)使受损害:~杀|~伤。
(4)(动)不是故意(得罪人或损害人):~会|~用。
读音:guó
[guó]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
读音:qī
[qī]
(1)(动)欺骗:自~~人|童叟无~。
(2)(动)欺负:仗势~人|~人太甚。
读音:jūn
[jūn]
(1)(名)君主:国~。
(2)(名)〈书〉对人的尊称:张~|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