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宕
【拼音】:liú dànɡ
【结构】:流(左右结构)宕(上下结构)
【简体】:流宕
【繁体】:流宕
【拼音】:liú dànɡ
词语解释谓远游。漂泊,流浪。放荡,不受约束。谓诗文流畅恣肆。流宕[liúdàng]⒈谓远游。漂泊,流浪。放荡,不受约束。谓诗文流畅恣肆。
引证解释⒈谓远游。引《文选·张协<七命>》:“羈旅怀土之徒,流宕百罹之畴。”吕向注:“流宕,谓远游。”南朝梁丘迟《永嘉郡教》:“遨游鄽里,酣酺卒岁,越伍乖隣,流宕忘返。”⒉漂泊,流浪。参见“流荡”。引《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许靖﹞自流宕已来,与羣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飢寒。”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三二》:“我流宕三年了,并没有饿死。”⒊放荡,不受约束。引《后汉书·方术传序》:“意者多迷其统,取遣颇偏,甚有虽流宕过诞亦失也。”晋陶潜《闲情赋》序:“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於讽諫。”《北史·儒林传·何妥》:“其有声曲流宕,不可以陈於殿庭者,亦悉附之於后。”清张之洞《哀六朝》诗:“笛声流宕伶叹乐,眉髻愁惨民兴謡。”⒋谓诗文流畅恣肆。引明李日华《六硕斋笔记》卷一:“诗既流宕可喜,书法亦爽爽雄快。”
网络解释流宕流宕,拼音liúdànɡ,意思是漂泊,流浪。
网友释义流宕,读音为liúdànɡ,汉语词语,意思是远游;漂泊,流浪;放荡,不受约束;谓诗文流畅恣肆。
汉语大词典(1).谓远游。《文选·张协〈七命〉》:“羁旅怀土之徒,流宕百罹之畴。”吕向注:“流宕,谓远游。”南朝梁丘迟《永嘉郡教》:“遨游廛里,酣酺卒岁,越伍乖邻,流宕忘返。”(2).漂泊,流浪。《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许靖﹞自流宕已来,与群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三二》:“我流宕三年了,并没有饿死。”参见“流荡”。(3).放荡,不受约束。《后汉书·方术传序》:“意者多迷其统,取遣颇偏,甚有虽流宕过诞亦失也。”晋陶潜《闲情赋》序:“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北史·儒林传·何妥》:“其有声曲流宕,不可以陈于殿庭者,亦悉附之于后。”清张之洞《哀六朝》诗:“笛声流宕伶叹乐,眉髻愁惨民兴谣。”(4).谓诗文流畅恣肆。明李日华《六硕斋笔记》卷一:“诗既流宕可喜,书法亦爽爽雄快。”
国语辞典流荡闲游。流宕[liúdàng]⒈流荡闲游。引《文选·张协·七命》:「羁旅怀土之徒,流宕百罹之畴。」⒉放荡不知节制。引《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序》:「意者多迷其统,取遣颇偏,甚有虽流宕过诞亦失也。」⒊文章流利纵肆。引《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托有于无祖构之士,雷同影附,流宕忘反,非一时也。」
辞典修订版流荡闲游。《文选.张协.七命》:「羁旅怀土之徒,流宕百罹之畴。」放荡不知节制。《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序》:「意者多迷其统,取遣颇偏,甚有虽流宕过诞亦失也。」文章流利纵肆。《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托有于无祖构之士,雷同影附,流宕忘反,非一时也。」
其他释义1.谓远游。2.漂泊,流浪。3.放荡,不受约束。4.谓诗文流畅恣肆。
1.自顷家竞新哇,人尚谣俗,务在噍杀,不顾音纪,流宕无崖,未知所极,排斥正曲,崇长烦淫。
2.,暄气初收,飞霜迎节,高风送秋,羁旅怀土之徒,流宕百罹之畴,抚促柱则酸鼻,挥危弦则涕流。
3.放逸者流宕而忘归,穿凿者补缀而不足。(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流宕造句)
4.放逸者流宕而忘归,穿凿者补缀而不足。【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101806/造句】
读音:liú
[liú]
(1)(动)水流动。(动)液体移动;流动
(2)(动)水流动。(动)移动不定
(3)(动)水流动。(动)流传;传播
(4)(动)水流动。(动)向坏的方面转变
(5)(动)水流动。(动)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辽远地区去
(6)(动)水流动。(名)指江河的流水
(7)(动)水流动。(名)像水流的东西
(8)(动)水流动。(名)品类;等级
读音:dàng,tàn
[dànɡ]
[ dàng ]拖延、延迟。 【组词】:悬宕、延宕
放逸不受拘束。通「荡」。 【组词】:放宕
[ tàn ]3.宕昌,地名,在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