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知
【拼音】:cān zhī
【注音】:ㄘㄢㄓ
【结构】:参(上下结构)知(左右结构)
【繁体】:參知
词语解释1.验证确知。2.参与主持。参知[cānzhī]⒈验证确知。⒉参与主持。
基础解释验证确知。参与主持。
引证解释⒈验证确知。引《孔子家语·本命解》:“﹝女子﹞事无擅为,行无独成,参知而后动,可验而后言。”⒉参与主持。引《北齐书·司马子如传》:“朝夕左右,参知军国。”
网络解释参知参知,汉语词汇,拼音cānzhī,意思是验证确知。
综合释义验证确知。《孔子家语·本命解》:“﹝女子﹞事无擅为,行无独成,参知而后动,可验而后言。”参与主持。《北齐书·司马子如传》:“朝夕左右,参知军国。”
汉语大词典(1).验证确知。《孔子家语·本命解》:“﹝女子﹞事无擅为,行无独成,参知而后动,可验而后言。”(2).参与主持。《北齐书·司马子如传》:“朝夕左右,参知军国。”
其他释义1.验证确知。2.参与主持。
1.先是,丞相留正、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参知政事陈骙、同知枢密院事余端礼闻寿皇圣帝大渐,见帝于后殿,力请帝朝重华宫,皇子嘉王亦泣以请,不听。
2.除老臣外,当朝大臣如参知政事吴奎、御史中丞吕诲、参知政事唐介等也都以王安石“论议迂阔”、“狷狭少容”等为由,极力反对王安石为相。
3.如《东轩笔录》记载,熙宁八年吕惠卿为参知政事时,权倾天下,但僧化成则算定“其黜免可立而待也”。
4.沛县衙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知道刘邦是个好汉,便经常暗地与他来往,商量准备起兵反秦。
5.他就是当今平章、参知政事贾似道,听说太子即位后还要加太师呢。
6.于是,宋神宗遂擢用王安石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遂开始了北宋时期有名的轰轰轰烈烈地“安石变法”。
7.这时,参知政事的名称被取销,而增设了四名副宰相,即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
8.也许随着艾伦年岁又长,他会对生命有更多参知,将记之为文,然后退隐于他的卧室,并永远留于彼处。
9.最高的一人,还曾经担任过参知政事,虽然只是过度性质的一年之任,依旧为潘家赚下偌大的名声。
10.宋朝以门下侍?兼平章事为正相,中书侍郎兼参知政事为副相,另有门下中书侍郎共三人为参相,宰相共有五人。
读音:cān,shēn,cēn
[cān]
[ cān ]1. 加入在内: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
2. 相间,夹杂:参杂。参半。
3. 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参考。参照。参省(xǐng)(检验省察)。参看。参阅。参检。
4. 探究,领悟:参悟。参透。参破。参禅。
5. 旧指下级进见上级:参见。参拜。
6. 弹劾,向皇帝告状:参奏。参劾。参革。
[ shēn ]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参商(“参星”和“商星”,此出则彼没,两不相见;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参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参星酉时现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
2. 中药名:人参。党参。
[ cēn ]1. 〔参差(cī)〕长短不齐,如“参参不齐”、“参参错落”。
读音:zhī,zhì
[zhī]
[ zhī ]1.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 zhì ]1. 古同“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