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唇
【拼音】:jiāo chún
【注音】:ㄐ一ㄠㄔㄨㄣˊ
【结构】:焦(上下结构)唇(半包围结构)
【繁体】:焦脣
词语解释见“焦唇干舌”。焦唇[jiāochún]⒈见“焦唇干舌”。
基础解释见“[[焦唇干舌]]”。
引证解释⒈见“焦脣乾舌”。
汉语大词典见“焦唇乾舌”。《汉语大词典》:焦唇乾舌亦作“焦唇乾舌”。谓忧心如焚,唇舌亦为之干枯。《孔子家语·屈节》:“孤尝不料力而兴吴难,受困会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孤﹞痛入于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唇,一本作“唇”。亦省作“焦唇”。《后汉书·何敞传》:“朝廷焦唇,百姓愁苦。”
其他释义1.见'焦唇干舌'。
1.勾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于会稽,痛入于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与吴王接通而死。
读音:jiāo
[jiāo]
(1)(形)物体受热后失去水分;呈现黄黑色并发硬、发脆:树烧~了|舌敝唇~。
(2)(名)焦炭:煤~|炼~。
(3)(形)着急:~急|心~。
(4)(名)中医指身体的某些部位。参看〔上焦〕、〔下焦〕、〔中焦〕。
(5)(Jiāo)姓。
读音:chún
[chún]
(名)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部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