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
【拼音】:jìn chū
【注音】:ㄐ一ㄣˋㄔㄨㄎㄡˇ
【词性】:名词。
【结构】:进(半包围结构)出(独体结构)口(独体结构)
【简体】:进出口
【繁体】:進出口
词语解释进口和出口的合称。进出口[jìnchūkǒu]⒈进口和出口的合称。
引证解释⒈进口和出口的合称。引清容閎《请创办银行章程·分行章程二十四条》:“惟进出口关税,仍用现银。”《“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救亡史》:“凡日船运载之货,无论进出口各货,一律拒绝报关。”陈原《社会语言学·术语和缩略语的社会作用》:“现代汉语常见的缩略语,还有一种有着很特别的构造,例如……进出口=进口+出口。”
网络解释进出口(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进为购入,出为外销,进口和出口的综合。2012年8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称201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二。
网友释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进为购入,出为外销,进口和出口的综合。2012年8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称201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二。进出口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进出口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国家的形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这些剩余商品在国与国之间交换,就产生了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
汉语大词典进口和出口的合称。清容闳《请创办银行章程·分行章程二十四条》:“惟进出口关税,仍用现银。”《“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救亡史》:“凡日船运载之货,无论进出口各货,一律拒绝报关。”陈原《社会语言学·术语和缩略语的社会作用》:“现代汉语常见的缩略语,还有一种有着很特别的构造,例如……进出口=进口+出口。”
国语辞典统称本国与外国之间互相买卖商品的交易行为,如:「进出口贸易」。进出口[jìnchūkǒu]⒈统称本国与外国之间互相买卖商品的交易行为。例如:「进出口贸易」。
法语l'importation et l'exportation
其他释义1.进口和出口的合称。
1.公司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国的重要经济贸易中心城市之一,齐物利用这个优势,发展进出口业务。努力成为有实力的矿产品供应商。
2.外贸进出口商品主要是由初级产品和工业制品组成。
3.目前的热流计在测量热量时需要测量供热管道的流量以及进出口温度,然后再对其进行积分计算。
4.本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享有进出口自营权企业。
5.如此“矜恤”和“绥远”,除了体现大唐的容量之外,主因还是政府收益了实实在在的进出口货税,“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
6.将给水泵进出口的阀门全部开启。
7.本公司是一家以实业为基础,科、工、贸配套发展的有进出口自营权的股份制企业。
8.两个月以来,各提速区段共整治护栏破损、涵洞积水、站场进出口封闭、私设道口便道、回收废旧轨料等问题多起,为确保提速安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9.人民币升值对纺织服装类进出口企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10.第七,努力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引进外资的工作。
读音:jìn
[jìn]
(1)(动)向前移动(跟‘退’相对):推~|跃~|~军|~一步|更~一层。
(2)(动)从外面到里面(跟‘出’相对):~入|~门|~屋来|~工厂当学徒。
(3)(动)收入:~款|~货。
(4)(动)呈上:~奉|~香。
(5)用在动词后;表示到里面:走~会场|把衣服放~箱子里去。
(6)(量)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
读音:chū
[chū]
(1)(动)从里面走向外面:~来|~席。
(2)(动)超出。
(3)(动)往外拿:~主意。
(4)(动)出产、产生、发生:~问题。
(5)(动)发出:~汗。
(6)(动)显露:~名。
(7)(动)显得量多:不~数。
(8)(动)支出:~纳。
(9)(名)〈方〉跟“往”连用;表示向外: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一~戏。(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里往外:跑~大门。(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含有从隐蔽到显露或从无到有的意思:做~成绩。(助)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出: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
读音:kǒu
[]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