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见
【拼音】:wài jiàn
【注音】:ㄨㄞˋㄐ一ㄢˋ
【结构】:外(左右结构)见(独体结构)
【繁体】:外見
词语解释谓显现于外。外见[wàijiàn]⒈谓显现于外。
基础解释谓显现于外。
引证解释⒈谓显现于外。引《宋书·隐逸传序》:“夫隐之为言,迹不外见,道不可知之谓也。”唐韩愈《杂说》四:“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网络解释外见外见,读音wàixiàn,汉语词语,指显现于外。
综合释义谓显现于外。《宋书·隐逸传序》:“夫隐之为言,迹不外见,道不可知之谓也。”唐韩愈《杂说》四:“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谓显现于外。《宋书·隐逸传序》:“夫隐之为言,迹不外见,道不可知之谓也。”
网友释义外见,读音wàixiàn,汉语词语,指显现于外。
汉语大词典谓显现于外。《宋书·隐逸传序》:“夫隐之为言,迹不外见,道不可知之谓也。”唐韩愈《杂说》四:“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他释义1.谓显现于外。
1.天无名在国外见惯了这种鄙夷的目光,也不计较,随意的打法了句便闭上眼睛休息了,司机大哥见人都不理他了也不再自讨没趣,老老实实地开车。
2.此刻才到这座庙门外,见那些买吃食的吃吃喝喝,沿街又横三竖四摆着许多笤帚、簸箕、掸子、毛扇儿等类的摊子担子。
3.衹要我们能处烟尘而内心清静,恒常如明月,“尘纷飞不到,槛外见春秋”,心底自然便会处处莲花开。白衣萧郎。
4.她是学法语的,但她在课外见缝插针地阅读了大量的英语文学作品。
5.大凡参问也无许多事,为尔外见有山河大地,内见有见闻觉知,上见有诸佛可求,下见有众生可度,直须一时吐却,然后十二时中,行住坐卧,打成一片。
6.那是番人的搞法。另外我去海外见到了五个叔叔。
7.今天下午,记者在市中区杆石桥派出所外见到了惊魂甫定的周先生。
8.进入深山,来到狮驼洞洞外,见把门的妖怪,分二百五十名作一大队伍,共有四十个大队,正在排列枪刀剑戟,操演武艺,旌旗飘荡,人喊马嘶。
9.衹要我们能处烟尘而内心清静,恒常如明月,“尘纷飞不到,槛外见春秋”,心底自然便会处处莲花开。白衣萧郎
10.而且这三年,齐潇一直在外,见识的东西多了,举止大气自然,相比之下,雷烈就像个少不经事的毛头小子。
读音:wài
[wài]
(1)(名)外边;外边的
(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
(3)(名)外国:~币|~钞。
(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
(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
(6)另外。
(7)以外:郊~|局~。
(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
(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
读音:jiàn,xiàn
[jiàn]
[ jiàn ]1.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3.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5. 会晤:会见。接见。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 xiàn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