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水
【拼音】:fú shuǐ
【注音】:ㄈㄨˊㄕㄨㄟˇ
【结构】:伏(左右结构)水(独体结构)
【简体】:伏水
【繁体】:伏水
词语解释1.指地下涌出的水。2.泅水。伏水[fúshuǐ]⒈指地下涌出的水。⒉泅水。
基础解释指地下涌出的水。泅水。
引证解释⒈指地下涌出的水。引南朝梁何逊《渡连圻》诗之二:“阴岸生駮蘚,伏水拂澄沙。”⒉泅水。引《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战於冬瓜堰,大破之,斩首万七千级,俘者数千,张士信以伏水遁还。”
网络解释伏水伏水,读音fúshuǐ,是汉语词汇,指地下涌出的水。
综合释义指地下涌出的水。南朝梁何逊《渡连圻》诗之二:“阴岸生駮蘚,伏水拂澄沙。”泅水。《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战於冬瓜堰,大破之,斩首万七千级,俘者数千,张士信以伏水遁还。”伏水[fúshuǐ]指地下涌出的水;泅水。《续资治通监.卷二一三.元纪三十一.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战于冬瓜堰,大破之,斩首万千级,俘者数千,张士信以伏水遁遇。」
汉语大词典(1).指地下涌出的水。南朝梁何逊《渡连圻》诗之二:“阴岸生駮藓,伏水拂澄沙。”(2).泅水。《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战于冬瓜堰,大破之,斩首万七千级,俘者数千,张士信以伏水遁还。”
国语辞典游泳。伏水[fúshuǐ]⒈游泳。引《续资治通鉴·卷二一三·元纪三十一·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战于冬瓜堰,大破之,斩首万千级,俘者数千,张士信以伏水遁遇。」
辞典修订版游泳。《续资治通监.卷二一三.元纪三十一.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战于冬瓜堰,大破之,斩首万千级,俘者数千,张士信以伏水遁遇。」
1.如果风力超过5级,不仅投竿、提竿、观漂十分不便,鱼还会因波涛汹涌而惊恐万状都潜伏水底,不动也不吃。
2.神州大地,浩野万里,山脉起伏,水波潋滟。[https://www.chazidian.com/zj-157124/造句网]
3.神州大地,浩野万里,山脉起伏,水波潋滟。(www.chazidian.com/zj-157124/伏水造句)
读音:fú
[fú]
(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
(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
(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
(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
(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Fú)姓。
(8)伏特的简称。
读音:shuǐ
[shuǐ]
(1)(名)水。
(2)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
(3)河流:汉~。
(4)指江、河、湖、海、洋:~上人家。
(5)(~儿)稀的汁:药~。
(6)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外~。
(7)指洗的次数:这衣裳洗几~也不变色。
(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