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案孔目
【拼音】:liù àn kǒng mù
【注音】:ㄌ一ㄡˋㄢˋㄎㄨㄥˇㄇㄨˋ
【简体】:六案孔目
【繁体】:六案孔目
词语解释古时州县衙门中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吏员。总其事者称六案孔目。六案孔目[liùànkǒngmù]⒈古时州县衙门中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吏员。总其事者称六案孔目。
引证解释⒈古时州县衙门中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吏员。总其事者称六案孔目。引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这个便是六案都孔目张鼎,这人是个能吏。”《水浒传》第四九回:“本州有个六案孔目,姓王名正。”
网络解释六案孔目古时州县衙门中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吏员。
综合释义古时州县衙门中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吏员。总其事者称六案孔目。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这个便是六案都孔目张鼎,这人是个能吏。”《水浒传》第四九回:“本州有个六案孔目,姓王名正。”元代州县衙门中,掌管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吏役称为「六案孔目」。《水浒传.第四九回》:「本州有个六案孔目,姓王名正,却是毛太公的女婿。」
国语辞典元代州县衙门中,掌管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吏役称为「六案孔目」。六案孔目[liùànkǒngmù]⒈元代州县衙门中,掌管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吏役称为「六案孔目」。引《水浒传·第四九回》:「本州有个六案孔目,姓王名正,却是毛太公的女婿。」
辞典修订版元代州县衙门中,掌管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吏役称为「六案孔目」。《水浒传.第四九回》:「本州有个六案孔目,姓王名正,却是毛太公的女婿。」
其他释义1.古时州县衙门中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吏员。总其事者称六案孔目。
读音:liù
[liù]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a.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b.六经)。六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六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六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六朝(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六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言诗。六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读音:àn
[àn]
(1)(名)(~子)狭长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板|~秤。
(2)(名)(~子)案件:~子。
(3)(名)案卷;记录:~卷|病~|档~。
(4)(名)提出计划、办法或其他建议的文件:方~|提~。
(5)(名)同“按”。
读音:kǒng
[kǒng]
(1)(名)洞;窟窿;眼儿:鼻~|毛~|这座石桥有七个~。
(2)〈方〉量词;用于窑洞:一~土窑。
(3)(Kǒnɡ)姓。
读音:mù
[mù]
(1)(名)眼睛:有~共睹|历历在~。
(2)(动)〈书〉看:~为奇迹。
(3)(名)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细~|纲举~张。
(4)(名)目录:书~|药~|剧~。
(5)(名)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中有雁形目、鸡形目等。目以下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