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拼音】:quán táng
【结构】:全(上下结构)唐(半包围结构)文(独体结构)
【简体】:全唐文
【繁体】:全唐文
词语解释《全唐文》全称《钦定全唐文》,是清嘉庆年间官修唐五代文章总集。⒈总集名。清嘉庆年间董诰等编。一千卷。共收唐、五代文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篇,作家三千零四十二人,并附作家小传,大致按时代前后排列。是收录唐、五代文最完备的总集。
网络解释全唐文(全唐文)《全唐文》,全称《钦定全唐文》,是清嘉庆年间官修唐五代文章总集。全书一千卷,并卷首四卷,辑有唐朝、五代十国文章共18488篇(一说20025篇)、作者3042人(一说3035人),每一位作者都附有小传。嘉庆十三至十九年(1808~1814)由董诰领衔,阮元、徐松、胡承洪等百余人参加编纂。
网友释义《全唐文》全称《钦定全唐文》,是清嘉庆年间官修唐五代文章总集。该作品共一千卷,并卷首四卷,辑有唐朝、五代十国文章共18488篇(一说20025篇)、作者3042人(一说3035人),每一位作者都附有小传。清朝嘉庆十三至十九年(1808年~1814年),由董诰领衔,阮元、徐松、胡承洪等百余人参加编纂。
国语辞典书名。清嘉庆十九年董浩、曹振镛等奉敕编,一千卷,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篇,并附姓氏韵编二卷。全书以清廷内府所收藏的唐文旧钞为底本,并旁及诸书,加以校对,包括五代作家,共采摭三千四十二人的作品,为唐代文章的总集。全唐文[quántángwén]⒈书名。清嘉庆十九年董浩、曹振镛等奉敕编,一千卷,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篇,并附姓氏韵编二卷。全书以清廷内府所收藏的唐文旧钞为底本,并旁及诸书,加以校对,包括五代作家,共采摭三千四十二人的作品,为唐代文章的总集。
其他解释书名。清嘉庆十九年董诰等奉敕撰。凡一千卷,附姓氏韵编二卷。清嘉庆十九年敕编,依《全唐诗》之例,摭采《四库全书》及《永乐大典》、《古文苑》、《苑英华》、《唐文粹》诸书中有唐一代之文,凡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篇,三千四十二人。
其他释义总集名。清嘉庆年间董诰等编。一千卷。共收唐、五代文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篇,作家三千零四十二人,并附作家小传,大致按时代前后排列。是收录唐、五代文最完备的总集。
1.据不完全统计,广雅书局在此期间共刻书两百一十五种,其中包括《钦定全唐文》一千卷、翻刻《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一百四十八种等巨著,其规模极为宏大。
2.慈元阁犬马代劳出自《全唐文》第六部卷五百十二“犬马代劳,义不辞难,分当竭命”。
3.所刊《碧琳琅馆业书》,收书四十四各种,中多海内罕见孤本;又刻有《古经解汇函》、《古小学汇函》、《全唐文纪事》等。
4.《四部丛刊》和《全唐文》均为清代编撰,有避讳之举,而志石不存在此种做法,如志石刻为“玄”,而《权载之文集》和《全唐文》均书做“元”。
5.其中有《四部丛刊》、《全唐文》、《二十四史》等。
6.王储应试作分别见于《全唐文》和《全唐诗》。
7.全唐文篇名及作者索引,马绪传编,中华书局,1985。
8.其中有《四部丛刊》、《全唐文》、《二十四史》等。(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网全唐文造句)
9.慈元阁犬马代劳出自《全唐文》第六部卷五百十二“犬马代劳,义不辞难,分当竭命”。[www。chazidian。com/zj-332882/造句]
读音:quán
[quán]
(1)(形)完备;齐全:这部书不~|苗已出~。
(2)(动)保全;使完整不缺:两~其美。
(3)(副)整个:~校。
(4)(形)完全;都:老师~来了。
(5)姓。
读音:táng
[táng]
(1)(形)(言谈)虚夸:~大无验。
(2)(形)空;徒然:功不~捐(功夫不白费)。
(3)(名)传说中的朝代名;尧所建。
(4)(名)唐朝。
(5)(名)后唐。
(6)(名)姓。
读音:wén
[]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