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使节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使节

使节

【拼音】:shǐ jié

【注音】:ㄕˇㄐ一ㄝˊ

【词性】:名词。

【结构】:使(左右结构)节(上下结构)

【简体】:使节

【繁体】:使節

解释

词语解释使节shǐjié。(1)一国派驻另一国的外交代表;一国派往另一国办事的代表。(2)古时指使者所持的符节。使节[shǐjié]⒈一国派驻另一国的外交代表;一国派往另一国办事的代表。例得任命大使、其他政府使节和领事。英minister;diplomaticenvoy;⒉古时指使者所持的符节。英tally;

基础解释∶一国派驻另一国的外交代表;一国派往另一国办事的代表得任命大使、其他政府使节和领事∶古时指使者所持的符节

引证解释⒈古代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时所持符信。引《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郑玄注:“使节,使卿大夫聘於天子诸侯,行道所执之信也。”宋徐铉《南都遇前嘉鱼刘令言游闽岭作此与之》诗:“我持使节经韶石,君作閒游过武夷。”⒉使者。亦用以称派驻一方的官员。引《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於是王乃令官奴入宫,作皇帝璽,丞相、御史、大将军、军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汉使节法冠,欲如伍被计。”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宋王安石《张工部庙》诗:“使节纷纷下禁中,几人曾到此城东?”清汪懋麟《和孙屺瞻侍郎见怀原韵》诗:“吏民喧使节,湖海正秋天。”⒊今特指一国常驻他国的外交官,或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代表。

网络解释使节(词语概念)使节,指古时称使臣所持的符节信物;使者,常驻他国的外交官员,或派往国外办理事务的代表。见《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综合释义古代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时所持符信。《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郑玄注:“使节,使卿大夫聘於天子诸侯,行道所执之信也。”宋徐铉《南都遇前嘉鱼刘令言游闽岭作此与之》诗:“我持使节经韶石,君作閒游过武夷。”使者。亦用以称派驻一方的官员。《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於是王乃令官奴入宫,作皇帝璽,丞相、御史、大将军、军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汉使节法冠,欲如伍被计。”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宋王安石《张工部庙》诗:“使节纷纷下禁中,几人曾到此城东?”清汪懋麟《和孙屺瞻侍郎见怀原韵》诗:“吏民喧使节,湖海正秋天。”今特指一国常驻他国的外交官,或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代表。使节[shǐjié]古时称使臣所持的符节信物。见《周礼.地官.掌节》汉.郑玄.注。使者,常驻他国的外交官员,或派往国外办理事务的代表。如:「外交使节」。唐.杜甫〈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诗:「非关使节徵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使节[shǐjié]使者。常驻他国的外交官员。【造句】友邦有重大庆典或新任元首就职时,我国援例会派遣使节前往祝贺。

汉语大词典(1).古代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时所持符信。《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郑玄注:“使节,使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行道所执之信也。”宋徐铉《南都遇前嘉鱼刘令言游闽岭作此与之》诗:“我持使节经韶石,君作閒游过武夷。”(2).使者。亦用以称派驻一方的官员。《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于是王乃令官奴入宫,作皇帝玺,丞相、御史、大将军、军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汉使节法冠,欲如伍被计。”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宋王安石《张工部庙》诗:“使节纷纷下禁中,几人曾到此城东?”清汪懋麟《和孙屺瞻侍郎见怀原韵》诗:“吏民喧使节,湖海正秋天。”(3).今特指一国常驻他国的外交官,或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代表。

国语辞典古时称使臣所持的符节信物。见《周礼.地官.掌节》汉.郑玄.注,如:「外交使节」。使节[shǐjié]⒈古时称使臣所持的符节信物。见《周礼·地官·掌节》汉·郑玄·注。⒉使者,常驻他国的外交官员,或派往国外办理事务的代表。引唐·杜甫〈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诗:「非关使节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例如:「外交使节」。

辞典修订版古时称使臣所持的符节信物。见《周礼.地官.掌节》汉.郑玄.注。使者,常驻他国的外交官员,或派往国外办理事务的代表,如:「外交使节」。唐.杜甫〈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诗:「非关使节徵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辞典简编版使者。常驻他国的外交官员。 【造句】友邦有重大庆典或新任元首就职时,我国援例会派遣使节前往祝贺。

其他解释1.使者持节为信物,故称使节。《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注:「使节,使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行道所执之信也。」

法语envoyé diplomatique

其他释义1.古代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时所持符信。2.使者。亦用以称派驻一方的官员。3.今特指一国常驻他国的外交官,或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代表。

使节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大使 旌节

使节造句更多 >>

1.被通报此计划的欧盟驻保加利亚使节们,同样满腹狐疑。

2.而外国使节、商人也把能去海山仙馆游玩当作一种宠遇,“海山仙馆”由此兼具了外交、商务谈判的功能,相当于“国宾馆”。

3.在国庆节招待外交使节团的宴会上,各国大使夫人个个珠光宝气,光彩耀目。

4.使节团进入白河口之后,当地方官员派出数只小船送去大批家畜、水果、蔬菜等物品,数量太大,使节船只容纳不下,仅收留一部分,将其余璧谢。

5.屡持使节,兼校春闱,荐擢卿班,允谐宗伯。

6.对此段公视而不见,在摘掉了那颗血淋淋的熊胆后,便吩咐军士将这只熊罴炖汤,分给羌族的使节们。

7.今重申先前谕旨,由荣禄与各使节磋商,撤除所有军力,复现战前和平,以彰我朝历来宽宏仁厚之心。

8.周围情形,已经给他摸得透熟,女真的使节团有多少人,对面宅子的格局,也打听了个清楚。

9.卸任的总统被当做外交使节和承担人道主义使命是有先例可循的。

10.京师长安城里,也再没有各国使节,大天白日公开抢劫,偷盗,诈骗的治安案件发生。

字义分解

读音:shǐ

[shǐ]

[ shǐ ]

1. 用: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

2. 派,差谴:使唤。使命。使女。

3. 让,令,叫:迫使。

4. 假若:假使。即使。

5. 奉命办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读音:jié,jiē

[jié]

[ jié ]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 礼度: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 姓。

[ jiē ]

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上一个:失支脱节

下一个:事节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