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不见经传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不见经传

不见经传

【拼音】:bù jiàn jīng zhuàn

【简体】:不见经传

【繁体】:不見經傳

解释

词语解释⒈ 经传:指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过这样的记载。后指言论没有书本根据,没有来历。英:nottobefoundintheclassics;benotwell-known;⒉ 人或物没有大名气。例:此人名不见经传。英:unknown;notauthoritative;不见经传[bùjiànjīngzhuàn]⒈经传:指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过这样的记载。后指言论没有书本根据,没有来历。英nottobefoundintheclassics;benotwell-known;⒉人或物没有大名气。例此人名不见经传。英unknown;notauthoritative;

基础解释经传中没有记载。指人或事物没有什么名气,也指某种理论缺乏文献上的依据。

引证解释⒈ 经传上没有记载。引: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於经传,却亦甚雅。”⒉ 比喻没有来历或没有名气。引:邹韬奋《经历》五五:“名字不见经传的文人也不见得都是驯伏的羔羊。”郭沫若《民主运动中的二三事》:“签名的人很多,据说多不见经传。”⒈经传上没有记载。引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於经传,却亦甚雅。”⒉比喻没有来历或没有名气。引邹韬奋《经历》五五:“名字不见经传的文人也不见得都是驯伏的羔羊。”郭沫若《民主运动中的二三事》:“签名的人很多,据说多不见经传。”

综合释义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我们住的小胡同,连轿车也进不来,一向~。◎老舍《吐了一口气》

汉语大词典(1).经传上没有记载。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于经传,却亦甚雅。”(2).比喻没有来历或没有名气。邹韬奋《经历》五五:“名字不见经传的文人也不见得都是驯伏的羔羊。”郭沫若《民主运动中的二三事》:“签名的人很多,据说多不见经传。”

国语辞典⒈ 在以往的经典史传中未曾记载过。比喻毫无根据、来历。引: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经传,却亦甚雅。」近没有来历不见经传[bùjiànjīngzhuàn]⒈在以往的经典史传中未曾记载过。比喻毫无根据、来历。引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经传,却亦甚雅。」近没有来历成语解释不见经传

辞典修订版在以往的经典史传中未曾记载过。比喻毫无根据、来历。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经传,却亦甚雅。」

辞典简编版经传,泛指典籍。不见经传指典籍中未见记载。形容没有名气。 【造句】今年参展的画家多不见经传,但作品水准都很高。指说法、见解没有根据。 【造句】这种说法不见经传,恐是作者自创的吧!

成语词典版01.宋.洪迈《容斋三笔.卷一三.再书博古图》:「考诸前代,叔液之名不见经传,惟周八士有叔夜,岂其族欤?」02.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于经传,却亦甚雅。」03.《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那九州四海之中,目所未见,耳所未闻,不载史册,不见经传,奇奇怪怪,跷跷蹊蹊的事,不知有多多少少。」04.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三.尧冢灵台》:「禹会诸侯于江南,计功而崩,其陵在会稽。惟尧之巡狩不见经传。而此其国都之地,则此陵为尧陵无疑也。」05.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痘神之说,不见经传。」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方寸地)三字虽不见经传;却亦甚雅。”

其他释义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不见经传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无名鼠辈 无声无息 默默无闻 湮没无闻 胡说八道 无名小辈

反义词 名声赫赫 大名鼎鼎 鼎鼎有名 无人不晓 树大招风 赫赫之名 鼎鼎大名 旁征博引 数一数二 赫赫有名 尽人皆知 引经据典 名垂青史 声名显赫

不见经传造句更多 >>

1.在短暂的时间内,坦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迅猛发展,由名不见经传的“水柜”,到冠冕堂皇地登上“陆战之王”的宝座。

2.在这偏僻的南中部山村,全年无任何大事可叙,而这平静的湖面因袁氏宗族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的提议,顿时激起层层涟漪,波及这名不见经传的都昌县全体袁氏村落。

3.虽然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二流画家,但正是他们及其先行者,将中国艺术的真谛,尤其是文人画的精髓,带到了日本,使之成为日本绘画的范本。

4.哈哈!原来是长亭兄啊!不知道是什么风把您这贵人吹到我这名不见经传的小店来啦?呵呵,原来是客,快进来吧!真是使小店蓬荜生辉呀!

5.上届乒乓球赛的冠军,这次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打败,爆出了本届比赛的最大冷门。

6.在书法历史上,有勤一生之学而名不见经传者,有学后一经名人表彰而得书坛之誉者,也有一些人专门靠他人之吹捧而立足者,更有为压倒或诋毁他人而大加评论者。

7.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战士,很多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士兵。

8.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学者之所以能够如此,就是因为他从社会学的角度,较为敏感地捕捉到由科技革命而引生的当代西方国家社会分层方面的重要变化。

9.在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强力推动下,在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下,过去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逐步成长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正规企业。

10.在短短十几年里,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天然气经销商,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采购商和出售商,世界最大的电力交易商和商务交易平台,世界领先的能源批发做市商。

字义分解

读音:bù

[bù]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jiàn,xiàn

[jiàn]

[ jiàn ]

1.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3.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5. 会晤:会见。接见。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 xiàn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读音:jīng,jìng

[jīng]

[ jīng ]

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纱。~线。

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脉。~络。

3.经度:东~。西~。

4.经营;治理:~商。整军~武。

5.上吊:自~。

6.历久不变的;正常:~常。不~之谈。

7.经典:本草~。佛~。念~。十三~。

8.月经:行~。~血不调。

9.姓。

10.经过:~年累月。几~周折。这件事是~我手办的。~他一说,我才知道。

11.禁(jīn)受:~不起。~得起考验。

[ jìng ]

1.动词: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读音:chuán,zhuàn

[zhuàn]

[ chuán ]

1. 转(zhuǎn )授,递: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教。

2. 推广,散布:宣传。流传。传名。传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 zhuàn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传。《左传》。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传。自传。纪传。传记。传略。树碑立传。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传》。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传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上一个:符号逻辑

下一个:工夫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