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同
【拼音】:dào tóng
【注音】:ㄉㄠˋㄊㄨㄥˊ
【结构】:道(半包围结构)同(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1.志趣相投。2.引申为沆瀣一气。道同[dàotóng]⒈志趣相投。⒉引申为沆瀣一气。
基础解释志趣相投。引申为沆瀣一气。
引证解释⒈志趣相投。引唐韦应物《移疾会诗因贻诸祠曹》:“道同意暂遣,客散疾徐还。”⒉引申为沆瀣一气。引《再生缘》第三六回:“万般都是你们错,父子道同害少华。”
网络解释道同道同(?—1380年),河间(今河北沧州)人,明朝洪武年间番禺知县。蒙古人后裔。
综合释义志趣相投。唐韦应物《移疾会诗因贻诸祠曹》:“道同意暂遣,客散疾徐还。”引申为沆瀣一气。《再生缘》第三六回:“万般都是你们错,父子道同害少华。”道同[dàotóng]
汉语大词典(1).志趣相投。唐韦应物《移疾会诗因贻诸祠曹》:“道同意暂遣,客散疾徐还。”(2).引申为沆瀣一气。《再生缘》第三六回:“万般都是你们错,父子道同害少华。”
1.说真的,未必如此,我的大表妹挨打的次数一点也不比我少,劲道同样的重。
2.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3.一只黑猫骑着自行车路过十字路口,看见警察后便撒开车把,并向警察挥手道:“同志们好!”。警察说:“黑猫黑猫,我是警长,手掌好”。
4.火啊,你是黑白不分呵!是你给真理判了死刑,却让叛逆苟活!你可曾知道,当哥白尼被绑上十字,是你,毫不留情的将他吞噬!你可曾知道,同样是你,将达尔文带给了死神!……
5.应当像对待同伴和直言规劝的朋友那样跟孩子们打交道,同他们一道分享胜利的喜悦和失意的忧伤。
6.在板栗之乡唐山市的遵化和迁安一带还能吃到其他做法的京东板栗,味道同样让人叫绝。
7.然后我走进了另一条道,同样宜人,也许更好,因为它没人走过,长满荒草,虽然如此,如果过往人多,也同样会留下斑斑足迹。
8.高松年喜欢道:"同事们应当和衷共济,下学年一定聘夫人帮忙。"。
9.成仙者,寿与天齐,逍遥物外,动而成形,静则为气,与道同体,包罗天地之间……
10.许烟兴高采烈的说道,同时背着小背篓走了过去。
读音:dào
[dào]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读音:tóng,tòng
[tóng]
[ tó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3. 和,跟:同流合污。
4. 姓。
[ tòng ]1. 〔胡同〕见“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