狍子
【拼音】:páo zi
【注音】:ㄆㄠˊㄗˇ
【词性】:名词。
【结构】:狍(左右结构)子(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狍子páozi。(1)欧洲和亚洲产的一种小型鹿(Capreoluscapreolus),有竖直的圆柱形的角,尖端处分叉,基底相接近,夏季毛色赤褐,冬季灰色较多,有白色的臀盘,以行动敏捷优雅而著称。狍子[páozi]⒈欧洲和亚洲产的一种小型鹿(Capreoluscapreolus),有竖直的圆柱形的角,尖端处分叉,基底相接近,夏季毛色赤褐,冬季灰色较多,有白色的臀盘,以行动敏捷优雅而著称。英roedeer;
基础解释欧洲和亚洲产的一种小型鹿(Capreoluscapreolus),有竖直的圆柱形的角,尖端处分叉,基底相接近,夏季毛色赤褐,冬季灰色较多,有白色的臀盘,以行动敏捷优雅而著称
引证解释⒈即麅。动物名。耳朵和眼都大,颈长,尾很短,后肢略比前肢长,冬季毛棕褐色,夏季毛栗红色,臀部灰白色,雄的有角。吃青草、野果和野菌等。肉供食用,毛皮可做褥子。
网络解释狍子狍子(学名:Capreoluspygargus):体长约1.2米,重约30千克,有着细长颈部及大眼睛,大耳朵。无獠牙,后肢略长于前肢,尾短,雄狍有角,雌狍无角,雄性长角只分三个叉。狍身草黄色,尾根下有白毛,尾巴仅2-3厘米,狍爱成对活动,过冬雄狍与二、三只雌狍及幼狍在一起。雄狍角冬天脱落,新角最迟3月开始升长,6、7月长成,此时进入发情期。雄狍用角剥开树皮并留下前额臭腺的分泌物做为自己地盘的标志。狍通常是双胞胎。
其他释义1.欧洲和亚洲产的一种小型鹿(Capreoluscapreolus),有竖直的圆柱形的角,尖端处分叉,基底相接近,夏季毛色赤褐,冬季灰色较多,有白色的臀盘,以行动敏捷优雅而著称。
1.肥牛十只,草场的牛二十只,羊一百只,还有鹿,羚羊,狍子,并肥禽。
2.亲自主刀,分割肥羊和狍子,小将尽量做到公平无私。
3.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满山遍野狍子野鹿打也打不尽。
4.茉莉会继续关照布蓝布尔的。小狍子长大后会回到林子里的。
5.公狍子的身后还卧着一只母狍子,斜楞着躺在那里,一条后腿已经被套子扯的悬在了半空,不时的发出一声声的哀鸣。
6.山鸡、黄莺、山鹰、百灵等飞舞鸣叫,狍子、狐狸出没山林。
7.鹿,羚羊,狍子,野山羊,麋鹿,黄羊,青羊。
8.身穿一件狍子皮做成的长袍,大襟,袖口用浅色的毛皮镶上了边,皮袍上边竟然还有花纹,腰扎一条蓝色的布带,袍子松松垮垮,看不出身材的曲线。
9.我是宇宙银河系太阳系中地球上亚洲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盘锦市林场的一名地球修理者,俗称土狍子、林大人赐的“屁民”,说好听点就是农民。
10.山沟里长大的孩子没少吃过野兔野鸡狍子,春夏有刺嫩芽蕨菜野蘑菇,秋天有山葡萄山梨核桃松子……各种山珍美味不一而足。
读音:páo
[páo]
(名)哺乳动物;鹿的一种。
读音:zǐ
[zi]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