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尾
【拼音】:yè wěi
【注音】:一ㄝˋㄨㄟˇ
【结构】:曳(独体结构)尾(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典出《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污泥。比喻与其显身扬名于庙堂之上而毁身灭性,不如过贫贱的隐居生活而得逍遥全身。用以比喻苟且偷生。
基础解释见/'曳尾涂中/',原意是与其位列官场,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引证解释⒈见“曳尾涂中”。
网络解释曳尾典源
网友释义典源《庄子》外篇·卷六下《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汉语大词典见“曳尾涂中”。《汉语大词典》:曳尾涂中(曳尾涂中) 拼音:yèwěitúzhōng(1).典出《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涂,污泥。比喻与其显身扬名于庙堂之上而毁身灭性,不如过贫贱的隐居生活而得逍遥全身。《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宁曳尾于涂中,秽浊世之休戚。”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故灵龟宁曳尾于涂中,而不愿巾笥之宝;泽雉乐十步之啄,以违鸡鹜之祸。”亦省作“曳尾”。宋黄庭坚《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故作龟曳尾,颇深漆园方。”王先谦《〈庄子集解〉序》:“余观庄生甘曳尾之辱,却为牺之聘,可谓尘埃富贵者也。”(2).用以比喻苟且偷生。郁达夫《毁家诗纪·〈贺新郎〉词》:“欲返江东无面目,曳尾涂中当死。”
1.绿玲珑兽也绊手绊脚慢吞吞跟过来,不断在陈道身旁摇曳尾巴,那小巧的模样甚是可爱至极。
2.“忧国不谋身”,多情应笑我曳尾泥涂之人缺乏报国激情。
3.兰州大学工商管理系辅导员许希辉在得知自己的学生吴战保牺牲后,连夜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追思文章《宁其生而曳尾涂中》。
4.欲返江东无面目,曳尾涂中当死。
5.仆位足下当曳尾涂中,龟鳖同乐,而复窃据虚名,高言改革,惧丑声之外扬,则作无赖口吻以自抵谰。
6.章氏“揭发伏藏”,作“诛心之论”,显得“气壮而理直”,至于“曳尾涂中,龟鳖同乐,而复窃据虚名,高言改革,惧丑声之外扬,则作无赖口吻以自抵谰。
7.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
8.原来,每年五月,这一带的沼泽地就会在太阳下“缩水”,鱼虫虾米们就会如庄子所言“曳尾涂中”。
9.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何为死生往故?顺乎心矣……
10.那夜的雨水即是我的河流。13年来我曳尾其中,所见只有猩红的大嘴和森森的长牙。我曾经血流满身,皮开肉绽,终于生出了一身鳞甲。这河中别无营养,我以淤泥为食,以漩涡为家,久而久之,每一个鳞片都变成了刀。慕容雪村
读音:yè
[yè]
(动)拖;拉;牵引:~光弹|弃甲~兵|~力。
读音:wěi,yǐ
[wěi]
[ wěi ]1.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尾巴。尾鳍。鸟尾。
2. 末端:排尾。船尾。尾声。尾骨。尾灯。尾数。尾音。结尾。扫尾。虎头蛇尾。
3. 在后面跟:尾随。尾追。
4. 量词,指鱼:三尾鱼。
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yǐ ]1. 特指马尾(wěi )巴上的毛:马尾罗。马尾儿提豆腐―提溜不起来。
2. 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三尾儿(雌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