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救
【拼音】:bǔ jiù
【注音】:ㄅㄨˇㄐ一ㄡˋ
【词性】:动词。
【结构】:补(左右结构)救(左右结构)
【简体】:补救
【繁体】:補救
词语解释补救bǔjiù。(1)对不利情况弥补挽救。补救[bǔjiù]⒈对不利情况弥补挽救。英remedy;
基础解释(动)①采取措施,矫正错误,使不利局面扭转过来。②设法避免错误的影响:及时~|~措施。[近]挽救。
引证解释⒈补天救人。参见“补天穿”。引宋梅尧臣《月蚀》诗:“主妇煎饼去,小儿敲镜声,此虽浅近意,乃重补救情。”⒉弥补,设法救助或挽回。引《高子遗书·语》:“正言足用之道,有若要在源头上做来,哀公要在末流上补救,其实末上如何补救得?”清唐孙华《酷暑次日忽大风雨》诗:“那知造物无太甚,小试补救扶羸尫。”曹禺《日出》第二幕:“不过我当初想,上天不负苦心人,苦干,也许能补救我这个缺点。”
网络解释补救(汉语词语)补救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弥补,设法救助或挽回。
综合释义补天救人。宋梅尧臣《月蚀》诗:“主妇煎饼去,小儿敲镜声,此虽浅近意,乃重补救情。”参见“补天穿”。弥补,设法救助或挽回。《高子遗书·语》:“正言足用之道,有若要在源头上做来,哀公要在末流上补救,其实末上如何补救得?”清唐孙华《酷暑次日忽大风雨》诗:“那知造物无太甚,小试补救扶羸尫。”曹禺《日出》第二幕:“不过我当初想,上天不负苦心人,苦干,也许能补救我这个缺点。”
网友释义补救,指弥补,设法救助或挽回语出。《高子遗书·语》:“正言足用之道,有要在源头上做来,哀公要在末流上补救,其实末上如何补救得?”
汉语大词典(1).补天救人。宋梅尧臣《月蚀》诗:“主妇煎饼去,小儿敲镜声,此虽浅近意,乃重补救情。”参见“补天穿”。(2).弥补,设法救助或挽回。《高子遗书·语》:“正言足用之道,有若要在源头上做来,哀公要在末流上补救,其实末上如何补救得?”清唐孙华《酷暑次日忽大风雨》诗:“那知造物无太甚,小试补救扶羸尪。”曹禺《日出》第二幕:“不过我当初想,上天不负苦心人,苦干,也许能补救我这个缺点。”
国语辞典弥补过失,矫正差错。补救[bǔjiù]⒈弥补过失,矫正差错。引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〇出》:「此乃补救之微权,亦是讥褒之妙用。」近弥补挽救
辞典修订版弥补过失,矫正差错。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零出》:「此乃补救之微权,亦是讥褒之妙用。」
辞典简编版弥补过失,矫正差错。 【造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没有补救的机会了。
法语remédier à、réparer
其他释义弥补,挽回:事已至此,快想个补救的法子。
1.眼前的哀伤,总有一个补救的办法,无论你怎样受苦,希望吧!希望是人的最大快乐。
2.语文的生存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如果渐渐形成一种滞碍,单靠"讲华语运动"等官式药方补救,很难生龙活虎。
3.这一方案已包括了应变办法,补救措施,可说已做到无懈可击的地步。
4.凡事在进行前都应有周密的计画,最好能瞻前顾后,设有备案,以免一有意外就无法补救。
5.懊悔的不是曾经的经历有多么不堪多么失败,而是有一份美好的未来却不能用心去把握;沮丧的不是事情做得有多么失望,却是明明有机会补救而认为无能为力坐视不理。
6.一些是物理补救,防洪需要堤防、大坝或受保护的洪泛区或随水涨落的房屋。
7.在西班牙,杀人太随便啦,而且常常是没有真正的必要,草菅人命的事多得很,事后无法补救。
8.在活动团体及联邦政府生物学家想要做出补救前,这里的原生植物已让位给具有侵略性的柽柳,本就濒临危及的鱼类更是到了绝种的边缘。
9.人们啊,你们在你们的自身之中寻找对你们的那种可悲的补救之道,那是枉然的。你们全部的光明所能达到的只不过是认识到,你们绝不会在你们自身之中找到真理或者美好。
10.即使鞭尸,也不能让那数千万近亿的屈死鬼复活了!那是反人类罪呀!鞭尸也无法补救空前绝后的民族灾难!回复本帖。
读音:bǔ
[bǔ]
(1)(动)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修补:~袜子。
(2)(动)补充;补足;填补(缺额):弥~。
(3)(动)补养:滋~。
(4)(名)〈书〉利益;用处:不无小~。
读音:jiù
[jiù]
(1)(动)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命|挽~|营~|搭~|抢~|一定要把他~出来。
(2)(动)援助人、使物免于(灾难、危险):~亡|~荒|~灾|~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