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牛鼎
【拼音】:hán niú dǐng
【注音】:ㄏㄢˊㄋ一ㄡˊㄉ一ㄥˇ
【结构】:函(半包围结构)牛(独体结构)鼎(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大鼎。
基础解释见/'函牛之鼎/',大鼎。
引证解释⒈见“函牛之鼎”。
汉语大词典见“函牛之鼎”。《汉语大词典》:函牛之鼎 拼音:hánniúzhīdǐng大鼎。《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高诱注:“函牛,受一牛之鼎也。”《后汉书·刘陶传》:“其危犹举函牛之鼎,絓纤枯之末,诗人所以眷然顾之,潸焉出涕者也。”李贤注:“函牛之鼎谓大鼎也。”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材能》:“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亦省作“函牛鼎”。宋梅尧臣《依韵自和送诗寄潘歙州》:“源流本慷慨,吐论皆经邦。量犹函牛鼎,吾徒愧罂缸。”
其他释义1.见'函牛之鼎'。
读音:hán
[hán]
1.匣;封套:石~。全书共四~。
2.信件:来~。~授。
3.包容;包含。
读音:niú
[niú]
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4.姓。
读音:dǐng
[dǐng]
(1)(名)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钟~。
(2)(副)正当、正在:~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