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幡
【拼音】:cǎi fān
【注音】:ㄘㄞˇㄈㄢ
【结构】:彩(左右结构)幡(左右结构)
【繁体】:綵幡
词语解释1.见'彩旛'。
基础解释见/'彩旛/'。
引证解释⒈见“綵旛”。
汉语大词典亦作“綵幡”。即綵胜。前蜀韦庄《立春》诗:“雪圃乍开红菜甲,綵幡新剪绿杨丝。”宋陆游《感皇恩·伯礼立春日生日》词:“春色到人间,綵幡初戴。”参见“綵胜”。《骈字类编》:綵胜(綵胜)唐苏颋奉和圣制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轻飞传綵胜,天上奉薰歌。唐阎朝隐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綵胜年年逢七日,酴醾岁岁满千钟。宋梅尧臣嘉祐己亥岁旦永叔内翰屠酥先尚幼,綵胜又宜春。明张宪端午词五色灵钱傍午烧,綵胜金花贴鼓腰。
读音:cǎi
[cǎi]
(1)(名)颜色:五~|~云。
(2)(名)彩色的丝绸:剪~|张灯结~。
(3)(名)称赞夸奖的欢呼声:喝~。
(4)(名)花样;精彩的成分:丰富多~。
(5)(名)赌博或某种游戏中给得胜者的东西。
(6)(名)对剧里表示特殊情景时所用的技术;魔术里用的手法:火~|~活。
(7)(名)负伤流血:挂~。
读音:fān
[fān]
一种用竹竿等挑起来垂直挂着的长条形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