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文甲
【拼音】:shān wén jiǎ
【结构】:山(独体结构)文(独体结构)甲(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一种至少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的典型中国式盔甲,后作为武将盔甲流行于唐、辽宋夏金、明。
基础解释山文甲,一种至少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的典型中国式盔甲,后作为武将盔甲流行于唐、宋至明。
综合释义山文甲,一种至少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的典型中国式盔甲,后作为武将盔甲流行于唐、宋至明。由于其甲片多为山字形金属片组合而成,所以称之为山文甲。但与明光铠及陌刀等唐代军备一样,没有实物出土。早期山文甲只作为新式铠甲甲叶呈现,多附着于明光铠。后逐渐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铠甲样式。除胸口仍保留明光铠的护心镜外,余者完全独立。
读音:shān
[shān]
(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
(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
(3)(名)蚕蔟:蚕上~了。
(4)(名)指山墙:房~。
(5)(名)姓。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读音:jiǎ
[jiǎ]
(1)(名)天干的第一位。参看〔干支〕。
(2)(动)居第一位:~等|桂林山水~天下。
(3)(名)(Jiǎ)姓。
(4)(名)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上的硬壳:龟~。
(5)(名)手指和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
(6)(名)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装~车。
(7)(名)旧时的一种户口编制;参看〔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