赃私狼籍
【拼音】:zāng sī láng jí
【注音】:ㄗㄤㄙㄌㄤˊㄐ一ˊ
【词性】:成语。
【繁体】:贓私狼籍
词语解释1.同'赃私狼籍'。
基础解释同/'赃污狼藉/',同/'赃污狼藉/'。
引证解释⒈同“赃汚狼藉”。引《晋书·孙盛传》:“温得盛牋,復遣从事重案之,赃私狼籍,槛车收盛到州,捨而不罪。”
汉语大词典同“赃污狼藉”。《晋书·孙盛传》:“温得盛笺,复遣从事重案之,赃私狼籍,槛车收盛到州,舍而不罪。”
出处《晋书·孙盛传》:“温得盛笺遣从事重案之,赃私狼籍,槛车收盛到州,舍而不罪。”
其他释义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近义词 赃货狼藉
1.抓住常州知府施观民“私创书院,赃私狼籍”的把柄,下达政令,不仅把施观民私创的书院捣毁,而且宣布各地私创书院一律改为公廨。
读音:zāng
[zāng]
(名)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获得的财物:贼~|分~|官~|物~|~款。
读音:sī
[sī]
(1)禾名。
(2)(形)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产|~仇。
(3)(名)私心;私利。
(4)秘密而不合法:~法|~党。
(5)(形)暗地里、私下:~通|~了。
读音:láng
[láng]
(名)哺乳动物;形状和狗相似;昼伏夜出;性情残忍而贪婪;伤害人畜;对畜牧业有害处。
读音:jí
[jí]
(1)(名)书籍;册子:古~。
(2)(名)籍贯:原~。
(3)(名)代表个人对国家、组织的隶属关系:国~|党~|学~。
(4)(名)(J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