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刻
【拼音】:chuán kè
【注音】:ㄔㄨㄢˊㄎㄜˋ
【结构】:传(左右结构)刻(左右结构)
【繁体】:傳刻
词语解释辗转刻印。传刻[chuánkè]⒈辗转刻印。
引证解释⒈辗转刻印。引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嶧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网络解释传刻传刻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uánkè,意思是辗转刻印。
综合释义辗转刻印。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嶧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网友释义传刻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uánkè,意思是辗转刻印。
汉语大词典辗转刻印。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其他释义1.辗转刻印。
1.毛晋是常熟人,筑有汲古阁,藏书数万卷,传刻经史百家书籍,自手雠校,又刻《津逮秘书》十五集,皆宋、元以前旧帙。
读音:chuán,zhuàn
[chuán]
[ chuán ]1. 转(zhuǎn )授,递: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教。
2. 推广,散布:宣传。流传。传名。传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 zhuàn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传。《左传》。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传。自传。纪传。传记。传略。树碑立传。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传》。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传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读音:kè
[kè]
(1)(动)用小刀子在竹、木、玉、石、金属等物品上雕成花纹、文字等。
(2)(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以十五分钟为一刻:五点一~开车。
(3)(名)时间:顷~|立~|即~|此~。
(4)(形)形容程度极深:深~|~苦。
(5)(形)刻薄:尖~|苛~。
(6)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