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言
【拼音】:chéng yán
【注音】:ㄔㄥˊ一ㄢˊ
【结构】:成(半包围结构)言(独体结构)
【简体】:成言
【繁体】:成言
词语解释订约,成议。形成完整的论断。成言[chéngyán]⒈订约,成议。形成完整的论断。
基础解释形成完整的论断。
引证解释⒈订约,成议。引《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壬戌,楚公子黑肱先至,成言於晋。”《楚辞·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朱熹集注:“成言,谓成其要约之言也。”宋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词:“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寄生》:“前与张公业有成言,延数日而遽悔之。”⒉形成完整的论断。引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网络解释成言成言,拼音chéngyán,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综合释义订约,成议。《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壬戌,楚公子黑肱先至,成言於晋。”《楚辞·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朱熹集注:“成言,谓成其要约之言也。”宋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词:“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寄生》:“前与张公业有成言,延数日而遽悔之。”形成完整的论断。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成言[chéngyán]约定、盟约。《楚辞.屈原.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宋.辛弃疾〈沁园春.杯汝来前〉词:「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
网友释义成言,拼音chéngyán,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汉语大词典(1).订约,成议。《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壬戌,楚公子黑肱先至,成言于晋。”《楚辞·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朱熹集注:“成言,谓成其要约之言也。”宋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词:“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寄生》:“前与张公业有成言,延数日而遽悔之。”(2).形成完整的论断。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国语辞典约定、盟约。成言[chéngyán]⒈约定、盟约。引《楚辞·屈原·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宋·辛弃疾〈沁园春·杯汝来前〉词:「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
辞典修订版约定、盟约。《楚辞.屈原.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宋.辛弃疾〈沁园春.杯汝来前〉词:「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
其他释义1.订约,成议。2.形成完整的论断。
1.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2.造成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社会风气和环境,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建设。
3.有一句至理名言,我要反复练习,直到它们深入我的骨髓,出口成言,让我永远保持良好的心境。
4.姬成言言辞恳切,舐犊情深,天阳子也不得不动容。
5.软颚切除会造成口腔与鼻腔相通导致患者发音时有严重的鼻音,且进食会由鼻腔溢流,造成言语及饮食有明显障碍。
6.李成言进一步指出,“过去我们容易掉到一个形式主义的陷阱里面,很容易陷入烦琐哲学的概念中,这样的做法不能解决具体问题”。
7.喜欢的最高境界在于“不说”,就是把恋爱摆在心里,含在口里,流盼眼底,都比挂在嘴上可贵而扣人心弦;恋爱本来是心灵感应,其深入处便在于不成言之的那份觉得。
8.“一旦而败于蕞尔,且靡有孑遗,浸至赔饷巨万万,割全台以求成,言之真可谓为痛哭流涕者矣”。
9.圣人矢口而成言,肆笔而成书。言可闻而不可殚,书可观而不可尽。扬雄
10.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读音:chéng
[chéng]
1.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变为:长成。变成。
4.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5.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6.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月。
7.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9.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10.姓。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