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处
【拼音】:lù chǔ
【注音】:ㄌㄨˋㄔㄨˇ
【结构】:露(上下结构)处(半包围结构)
【繁体】:露處
词语解释露天住宿。露处[lùchǔ]⒈露天住宿。
引证解释⒈露天住宿。引汉蔡邕《述行赋》:“穷变巧於臺榭兮,民露处而寝溼。”宋曾巩《救灾议》:“今秋气已半,霜露方始,而民露处不知所蔽。”《元史·忠义传二·褚不华》:“撤屋为薪,人多露处。”
网络解释露处露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ùchǔ,是指露天住宿。
综合释义露天住宿。汉蔡邕《述行赋》:“穷变巧於臺榭兮,民露处而寝溼。”宋曾巩《救灾议》:“今秋气已半,霜露方始,而民露处不知所蔽。”《元史·忠义传二·褚不华》:“撤屋为薪,人多露处。”
网友释义露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ùchǔ,是指露天住宿。
汉语大词典露天住宿。汉蔡邕《述行赋》:“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湿。”宋曾巩《救灾议》:“今秋气已半,霜露方始,而民露处不知所蔽。”《元史·忠义传二·褚不华》:“撤屋为薪,人多露处。”
其他释义1.露天住宿。
1.电气管线铺设时电线均要穿防火管保护,线头裸露处均要用绝缘胶布包扎好,防止酿成火灾。
2.出国务工须做好自我防护,使用蚊帐、纱门、纱窗、蚊香驱蚊,使用杀虫剂进行灭蚊,身体暴露处涂避蚊剂,穿长衣裤,不露宿和夜晚野外劳动。
3.使用蚊帐、纱门、纱窗、蚊香驱蚊;使用杀虫剂进行灭蚊,在身体暴露处涂避蚊剂;穿长衣裤,不露宿和夜晚野外劳动。
4.战士们全身涂上了凡士林以增强保暖,手脚皮肤裸露处搽上蓝汞水以防鲨鱼,水壶里灌上绿豆汤掺杂茅台酒,怀揣一个水煮蛋。
5.西支入兴京门,为开运山,蜿蜒而南,旁薄起顿,峦岭重叠,至金州旅顺口之铁山,而龙脊时伏时现,海中皇城、鼍矶诸岛皆其发露处也。
6.抗战时期,她和两名同事的身份暴露处于特务监视下,为了向党组织报警,三人集体自尽,此事后来曾被特务污为“争风吃醋,集体殉情”的桃色事件。
7.纱门、纱窗、蚊香驱蚊;使用杀虫剂进行灭蚊,在身体暴露处涂避蚊剂;穿长衣裤,不露宿和夜晚野外劳动。
8.10月9日,定远县永宁初中在晨检时发现140名学生皮肤暴露处肿起一个个红包,又痛又痒,经查原来是红蚂蚁叮咬所致。
9.10月9日,定远县永宁初中在晨检时发现140名学生皮肤暴露处肿起一个个红包,又痛又痒,经查原来是红蚂蚁叮咬所致。(www.chazidian.com查字典)
10.出国务工须做好自我防护,使用蚊帐、纱门、纱窗、蚊香驱蚊,使用杀虫剂进行灭蚊,身体暴露处涂避蚊剂,穿长衣裤,不露宿和夜晚野外劳动。【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露处造句】
读音:lòu,lù
[lù]
[ lù ]1.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露水。白露。寒露。朝(zhāo )露。甘露。
2. 在室外,无遮盖:露天。露宿。露营。
3.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露酒。枇杷露。
4. 滋润:覆露万民。
5. 表现,显现:露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缄的文书;c.檄文;d.捷报等)。露骨。袒露。吐露。揭露。暴露。
[ lòu ]1. 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
读音:chǔ,chù
[chǔ]
[ chǔ ]1. 居住:穴居野处。
2. 存在,置身:设身处地。处心积虑。处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处。
4. 决定,决断:处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处罚。处决。
6. 止,隐退:处暑。
[ chù ]1. 地方:处处。处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处。好处。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处。筹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