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连台
【拼音】:lǔ lián tái
【注音】:ㄌㄨˇㄌ一ㄢˊㄊㄞˊ
【结构】:鲁(上下结构)连(半包围结构)台(上下结构)
【繁体】:魯連臺
词语解释台名。在山东省茌平县东。传说战国时齐人鲁仲连曾在此居住,后人遂筑台纪念。鲁连台[lǔliántái]⒈台名。在山东省茌平县东。传说战国时齐人鲁仲连曾在此居住,后人遂筑台纪念。
引证解释⒈台名。在山东省茌平县东。传说战国时齐人鲁仲连曾在此居住,后人遂筑台纪念。参见“鲁连”。引清姚鼐《泊临清漳口》诗:“明发风帆好停处,拂衣先上鲁连臺。”
网络解释鲁连台《鲁连台》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诗。首联叙述鲁仲连的事迹,颔联写诗人也在期待着排难建功的志士,颈联写登鲁连台所见,尾联写能进行大事的英雄,只能在民间中寻访。全诗叙事写景与抒情融会无间,语言素朴而笔带豪气。
综合释义台名。在山东省茌平县东。传说战国时齐人鲁仲连曾在此居住,后人遂筑台纪念。清姚鼐《泊临清漳口》诗:“明发风帆好停处,拂衣先上鲁连臺。”参见“鲁连”。
汉语大词典台名。在山东省茌平县东。传说战国时齐人鲁仲连曾在此居住,后人遂筑台纪念。清姚鼐《泊临清漳口》诗:“明发风帆好停处,拂衣先上鲁连台。”参见“鲁连”。
其他释义1.台名。在山东省茌平县东。传说战国时齐人鲁仲连曾在此居住,后人遂筑台纪念。
读音:lǔ
[lǔ]
1. 愚拙,蠢笨:愚鲁。粗鲁。鲁莽。
2.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部。
3. 中国山东省的别称。
4. 姓。
读音:lián
[lián]
(1)(动)相连;连接。(副)连续;接续;继续(表示前后没有断开)
(2)(动)相连;连接。(介)包括在内
(3)(动)相连;连接。(名)军队的编制单位;由若干排组成。
(4)(动)相连;连接。(Lián)姓。
(5)(介)表示强调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之意:她臊得~脖子都红了|你怎么~他也不认识。
读音:tái,tāi
[tái]
[ tá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2.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3.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4. 量词:一台戏。
5.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6. 姓。
7. 桌子、案子:写字台。
8.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 tāi ]1. 〔天台〕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