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
【拼音】:zhú shū
【注音】:ㄓㄨˊㄕㄨ
【结构】:竹(左右结构)书(独体结构)
【简体】:竹书
【繁体】:竹書
词语解释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后人称编缀成册的竹简为竹书。竹书[zhúshū]⒈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后人称编缀成册的竹简为竹书。
引证解释⒈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后人称编缀成册的竹简为竹书。引《晋书·束晳传》:“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唐杜甫《秋野》诗之三:“掉头纱帽侧,曝背竹书光。”清黄景仁《貂裘换酒·题万黍维持筹读律图》词:“更问竹书三尺底,夜深时、多少钱神哭?”田北湖《论文章源流》:“盖草昧大闢,竹书方备,纳言委巷,受职史官:芻説鄙谈,以简朴为美。”
网络解释竹书竹书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后人称编缀成册的竹简为竹书。
综合释义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后人称编缀成册的竹简为竹书。《晋书·束晳传》:“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唐杜甫《秋野》诗之三:“掉头纱帽侧,曝背竹书光。”清黄景仁《貂裘换酒·题万黍维持筹读律图》词:“更问竹书三尺底,夜深时、多少钱神哭?”田北湖《论文章源流》:“盖草昧大闢,竹书方备,纳言委巷,受职史官:芻説鄙谈,以简朴为美。”竹书[zhúshū]写在竹简上的文书。《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岂直鼮鼠有必对之辩,竹书无落简之谬。」竹书纪年的简称。
汉语大词典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后人称编缀成册的竹简为竹书。《晋书·束晰传》:“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唐杜甫《秋野》诗之三:“掉头纱帽侧,曝背竹书光。”清黄景仁《貂裘换酒·题万黍维持筹读律图》词:“更问竹书三尺底,夜深时、多少钱神哭?”田北湖《论文章源流》:“盖草昧大辟,竹书方备,纳言委巷,受职史官:刍说鄙谈,以简朴为美。”
国语辞典写在竹简上的文书。竹书[zhúshū]⒈写在竹简上的文书。引《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岂直鼮鼠有必对之辩,竹书无落简之谬。」⒉竹书纪年的简称。参见「竹书纪年」条。
辞典修订版写在竹简上的文书。《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岂直鼮鼠有必对之辩,竹书无落简之谬。」竹书纪年的简称。参见「竹书纪年」条。
其他释义1.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后人称编缀成册的竹简为竹书。
1.根据这种理解,竹书或帛书的主人,乃有意识地对原书次序做了一下调动。
2.而且,又以诸家考论《竹书纪年》之书互相参证商定,以纠正《纪年》之脱误,如卷四《王氏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补正》一篇便是,作者用心真可谓精深精湛也。
3.当然没有人会理睬他,于是他放弃了吐槽和自我说服,接着打开了琥珀盒,里面是一卷竹书,用一张破羊皮包着,羊皮上写着“伏魔篇”。
4.根据《史记》和《竹书纪年》的记载,越王不寿确有其人,而根据《越绝书》和《吴越春秋》记载的越王世系,并无不寿的名字。
5.古本《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
6.目前上海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竹书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相关的研究文章纷纭而至。
7.那就是:何以竹书没有解说部份?
8.华谊兄弟、太合麦田、竹书文化、华纳、英皇……每一个唱片公司的实力都很强,旗下的艺人也都让左翔宇比较喜欢。
9.来大人想必知道洛阳有座文竹书塾吧?
10.兰在幽林亦自芳。出自:唐·刘禹锡《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贝兄》兰:香草名。幽林:僻静的山林。比喻人在独处时也要保持高洁的品质。刘禹锡
读音:zhú
[zhú]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
读音:shū
[shū]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特~。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