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误
【拼音】:wéi wù
【注音】:ㄨㄟˊㄨˋ
【结构】:违(半包围结构)误(左右结构)
【简体】:违误
【繁体】:違誤
词语解释违误wéiwù(1)违反和延误,多用于公文例违误农事英disobeyordersandcausedelay违误[wéiwù]⒈违反和延误,多用于公文。例违误农事。英disobeyordersandcausedelay;
基础解释违反和延误,多用于公文违误农事
引证解释⒈亦作“违悮”。耽误;失误。引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二折:“等哥哥回来,小心在意,休违误者。”明沉榜《宛署杂记·宣喻》:“如今正当闲暇,宜预修农器,以备来岁之用,勿得违悮。”清吴敏树《先考行状》:“尤喜钞书,积巨册,首尾端楷,若一无违误者。”
网络解释违误违误,汉语词目。
释义违反和延误。(多用于公文)
综合释义亦作“违悮”。耽误;失误。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二折:“等哥哥回来,小心在意,休违误者。”明沉榜《宛署杂记·宣喻》:“如今正当闲暇,宜预修农器,以备来岁之用,勿得违悮。”清吴敏树《先考行状》:“尤喜钞书,积巨册,首尾端楷,若一无违误者。”违误[wéiwù]因违抗而使事件延误办理。《三国演义.第一零二回》:「向者夏侯楙驸马违误军机,失陷了许多人马,主今羞惭不回。」
网友释义违误,汉语词目。注音:weíwù。释义:违反和延误。(多用于公文)
汉语大词典亦作“违误”。耽误;失误。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二折:“等哥哥回来,小心在意,休违误者。”明沈榜《宛署杂记·宣喻》:“如今正当闲暇,宜预修农器,以备来岁之用,勿得违误。”清吴敏树《先考行状》:“尤喜钞书,积巨册,首尾端楷,若一无违误者。”
国语辞典因违抗而使事件延误办理。违误[wéiwù]⒈因违抗而使事件延误办理。引《三国演义·第一〇二回》:「向者夏侯楙驸马违误军机,失陷了许多人马,主今羞惭不回。」
辞典修订版因违抗而使事件延误办理。《三国演义.第一零二回》:「向者夏侯楙驸马违误军机,失陷了许多人马,主今羞惭不回。」
其他释义1.亦作'违悮'。2.耽误;失误。
1.俺们在边关,上朝廷办军机大事,违误了时刻当不得。
2.同时派人四处张挂榜文,遍告诸将,不得违误。
3.军情紧急,现派你们出发侦察,三小时后必须回来,不得违误。
4.董将军,闯王有令,命火炮再前进一百步,火铳手前进两百步,不得违误。
5.当时规定,考生答卷用墨笔书写,书写手、对读官用红笔书写,考试官阅卷用青笔,不得违误,造成混乱。
6.凡沿海陆路水师文武大员,如无节制北洋海军明文,兵船官概不得听调遣,藉词违误军事。
7.着该督分电各营,如有电报不到之处,即发急递飞达,如期停战撤兵,不得违误,致生他变。
8.这条谕令不但是我道门要遵守,就是魔门也不得违误。
9.总无过随行逐队,料非关违误了军机。
10.棍子第五指,就要大日晴天,却莫违误。
读音:wéi
[wéi]
(1)(动)不遵照;不依从:~背|阳奉阴~。
(2)(动)离别:久~|相~。
读音:wù
[wù]
(1)(名)错误。
(2)(动)耽误:~期|~事。
(3)(动)使受损害:~杀|~伤。
(4)(动)不是故意(得罪人或损害人):~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