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蔑
【拼音】:wū miè
【注音】:ㄨㄇ一ㄝˋ
【词性】:动词。
【结构】:污(左右结构)蔑(上中下结构)
【繁体】:污衊
词语解释污蔑wūmiè。(1)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2)污损。污蔑[wūmiè]⒈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例被污蔑为外来的奸细而不起作用。英smear;besmirch;calumniate;malign;slander;⒉污损。英defile;sully;tarnish;
基础解释(动)①诬蔑。②玷污。
引证解释⒈亦作“汚蔑”。见“汙衊”。以不实之词诋毁他人。⒉污秽,肮脏。
网络解释污蔑歪曲事实,造谣诽谤,败坏他人的名誉。主要有玷污,使某物不再纯洁的意思,而污蔑主要是用话语栽赃陷害的意思。
综合释义亦作“汚蔑”。见“汙衊”。1.以不实之词诋毁他人。2.污秽,肮脏。
汉语大词典亦作“污蔑”。见“污蔑”。亦作“污蔑”。见“污蔑”。1.以不实之词诋毁他人。2.污秽,肮脏。亦作“污蔑”。亦作“污蔑”。1.以不实之词诋毁他人。《汉书·梁怀王刘揖传》:“污蔑宗室,以内乱之恶披布宣扬于天下。”宋袁文《瓮牖闲评》卷七:“后有污蔑之者,皆取以前事妄相訾毁。”《宋史·包恢传》:“包恢刚正不屈之臣,言者污蔑之耳。”瞿秋白《鬼脸的辩护》:“他们为着要吓退正在剧烈的革命化的群众,故意要造谣,污蔑,诬陷。”2.污秽,肮脏。唐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记》:“揭揭高悬,积六十岁,崩剥污蔑,淟然不鲜。”宋沈辽《天庆观火星阁记》:“至于身污蔑而礼星辰,含膏血而作梵呗,此神明之所弗祐也。”清袁枚《续新齐谐·缢鬼申冤》:“予一时盛怒,以污蔑之言骂之;讵知渠忿,竟寻短见。”
国语辞典毁谤、损伤他人的名誉,如:「做人应该正直,不可任意污蔑他人。」也作「污蔑」。污蔑[wūmiè]⒈毁谤、损伤他人的名誉。也作「污蔑」。例如:「做人应该正直,不可任意污蔑他人。」近诬蔑歪曲
法语calomnier、diffamer、déshonorer、salir、souiller、ternir
其他释义歪曲事实,造谣毁谤,败坏人家的名誉:他一向光明正大,有人说他搞阴谋,那显然是污蔑。
1.不许你含血喷人地污蔑好人。
2.我倒是觉得跟那些信口雌黄污蔑真理的人辩论很可耻。
3.我国法律没有规定污蔑罪名,侮辱诽谤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4.听到那个律师在讲演中污蔑我们的祖先,大家都气得怒发冲冠。
5.在运动史上很少有运动员会像科比那样受到那么多污蔑。
6.在右翼阵营里,对中国的污蔑已经成了算冷战时期老账的方式.
7.这就说明明代对待商业的态度是进步的,而非有些人污蔑的所谓的落后、保守。
8.以为小小的污蔑就能混淆是非,迷惑群众睿智的目光。
9.但对中医的一次次挑衅,对中医的一次次污蔑,令人心痛。
10.胡乔口出狂言,污蔑丁原,惹的张辽大怒,倒拖狮子吞头刀,直取胡乔。
读音:wū
[wū]
(1)(名)浑浊的水;泛指脏的东西:去~粉|~水。
(2)(形)脏:~泥|~垢。
(3)(形)不廉洁:贪~|贪官~吏。
(4)弄脏:玷~|奸~。
读音:miè
[miè]
1. 目受伤而不明。
2. 无,没有:蔑以复加。
3. 小:蔑视。轻蔑。
4. 灭:“而蔑杀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
5.涂染:诬蔑。污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