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
【拼音】:shǒu dào
【注音】:ㄕㄡˇㄉㄠˋ
【结构】:守(上下结构)道(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坚守某种道德规范。防守之道。守道[shǒudào]⒈坚守某种道德规范。⒉防守之道。
引证解释⒈坚守某种道德规范。引《左传·昭公二十年》:“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后汉书·桓帝纪》:“杜絶邪伪请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唐岑参《送费子归武昌》诗:“勿叹蹉跎白髮新,应须守道勿羞贫。”宋王禹偁《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府君墓志铭》:“而公守道退默,未尝自陈,竟以列庶僚,典远郡而终身焉。”⒉防守之道。引《墨子·备梯》:“禽子再拜曰:‘敢问守道。’子墨子曰:‘姑亡,姑亡。’”
网络解释守道1、清初,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参议,驻守在某一地方,称为守道。又按察使下设副使、佥事等,可去分巡某一地方,称为巡道。乾隆时裁撤上述参政、副使等官,专设分守道、分巡道,带兵备衔,管辖府州,成为省和府州之间一级机构,叫作道员。在名义上,道应是省的派出行政机构。清朝还设立一些专业道员,如负责河务的,负责盐、茶、粮等。道与台,组成另外的官职---道台。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2、守道,是宋代散文家---石介(1005-1045)的字,字守道。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3、安贫守道
综合释义坚守某种道德规范。《左传·昭公二十年》:“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后汉书·桓帝纪》:“杜絶邪伪请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唐岑参《送费子归武昌》诗:“勿叹蹉跎白髮新,应须守道勿羞贫。”宋王禹偁《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府君墓志铭》:“而公守道退默,未尝自陈,竟以列庶僚,典远郡而终身焉。”防守之道。《墨子·备梯》:“禽子再拜曰:‘敢问守道。’子墨子曰:‘姑亡,姑亡。’”
汉语大词典(1).坚守某种道德规范。《左传·昭公二十年》:“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韪之。”《后汉书·桓帝纪》:“杜绝邪伪请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唐岑参《送费子归武昌》诗:“勿叹蹉跎白发新,应须守道勿羞贫。”宋王禹偁《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府君墓志铭》:“而公守道退默,未尝自陈,竟以列庶僚,典远郡而终身焉。”(2).防守之道。《墨子·备梯》:“禽子再拜曰:‘敢问守道。’子墨子曰:‘姑亡,姑亡。’”
其他释义1.坚守某种道德规范。2.防守之道。
1.遵守道路安全法,平安伴你一路行。
2.“守道重醇儒经师人师文运宏开钦北斗,立名遵先哲言教身教士风不变式南邦”。
3.笔者半年中画了近百余幅历史题材画,因为画的历史题材是反映东北历史,尽管国内外史学家给予中肯的评定和喝彩,依然是“安贫守道”。
4.你深入现象深处,探寻事情本质;你奔走事发现场,挖掘最新素材;你无惧人生风雨,坚守道德底线。你就是最美的风景,记者节到了,愿记者朋友们快乐。
5.笃行修身,向诚信看齐;力求忠厚,向美德看齐;重温经典,向礼仪看齐;学会包容,向情操看齐;坚守道义,向文明看齐!
6.时光如水匆匆流走,友情似酒越发醇厚,多年老友风雨相守,道声问候真诚依旧,元宵佳节送上问候:愿你生活快乐无忧,真挚友情不离左右!
7.要遵守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必须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8.田守道见是这么一个聪明伶利的丫头来侍候他,甚为满意,况且叶秀珊知书达理,言谈举止很合他的心意,田守道不由动了纳她为妾的念头。
9.自兹居陋巷,避尘喧,寂寞守道,丹青传薪,劳筋苦骨,始成不朽之功业。
10.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爵禄不登,信由天命。
读音:shǒu
[shǒu]
(1)(动)防守
(2)(动)守候;看护:~护。
(3)(动)遵守;遵循:~法|~约。
(4)(动)靠近;依傍:~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
读音:dào
[dào]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