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镒
【拼音】:jīn yì
【注音】:ㄐ一ㄣ一ˋ
【结构】:金(上下结构)镒(左右结构)
【繁体】:金鎰
词语解释犹金块﹐金砖。
基础解释见/'金溢/',犹金块﹐金砖。
引证解释⒈见“金溢”。
网络解释金镒吉林延吉人。中共党员。1950年肄业于延边大学。历任延边人民广播电台编辑、副组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外部翻译,延边人民广播电台文艺组组长、总编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延边分会理事。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汉译朝短篇小说《扮饰的坟墓》、《雷雨之前》,长诗《十月的中国》、《周总理您在哪里》等。
汉语大词典见“金溢”。《汉语大词典》:金溢 拼音:jīnyì犹金块,金砖。《文选·左思〈吴都赋〉》:“金溢磊砢,珠琲阑干。”刘逵注引《扶南传》“金二十四两为溢。”一本作“金镒”。
其他释义1.见'金溢'。
读音:jīn
[jīn]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读音:yì
[yì]
古代重量单位;合古代的二十两;一说是二十四两。也作“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