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灯
【拼音】:guà dēng
【注音】:ㄍㄨㄚˋㄉㄥ
【结构】:挂(左右结构)灯(左右结构)
【简体】:挂灯
【繁体】:掛燈
词语解释亦作'挂灯'。僧俗燃身灯以奉佛。为古代僧众之陋俗。喜庆日悬挂红灯。参见'挂灯结彩'。
基础解释亦作/'挂灯/',亦作/'挂灯/'。僧俗燃身灯以奉佛。为古代僧众之陋俗。喜庆日悬挂红灯。参见/'挂灯结彩/'。
引证解释⒈亦作“掛灯”。⒉僧俗燃身灯以奉佛。为古代僧众之陋俗。引《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断手足,炼指,掛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胡三省注:“掛灯者裸体,以小铁鉤徧鉤其肤,凡鉤皆掛小灯,圈灯盏,贮油而燃之。俚俗谓之‘燃肉身灯’。”⒊喜庆日悬挂红灯。参见“挂灯结彩”。
网络解释挂灯挂灯,读音为ɡuàdēnɡ,汉语词语,古代指僧俗燃身灯以奉佛,后指喜庆日悬挂红灯。
综合释义亦作“掛灯”。僧俗燃身灯以奉佛。为古代僧众之陋俗。《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断手足,炼指,掛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胡三省注:“掛灯者裸体,以小铁鉤徧鉤其肤,凡鉤皆掛小灯,圈灯盏,贮油而燃之。俚俗谓之‘燃肉身灯’。”喜庆日悬挂红灯。参见“挂灯结彩”。挂灯[guàdēng]悬灯。如:「门前一排排的挂撜,灿烂辉煌。」
汉语大词典亦作“挂灯”。(1).僧俗燃身灯以奉佛。为古代僧众之陋俗。《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禁僧俗舍身,断手足,炼指,挂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胡三省注:“挂灯者裸体,以小铁钩遍钩其肤,凡钩皆挂小灯,圈灯盏,贮油而燃之。俚俗谓之‘燃肉身灯’。”(2).喜庆日悬挂红灯。参见“挂灯结彩”。
国语辞典悬灯,如:「门前一排排的挂撜,灿烂辉煌。」
其他释义1.亦作'挂灯'。2.僧俗燃身灯以奉佛。为古代僧众之陋俗。3.喜庆日悬挂红灯。参见'挂灯结彩'。
1.金秋十月迎国庆,万紫千红好心情,大街小巷挂灯笼,快乐逍遥伴君行。一路好运且莫停,一生康安赏美景,合家幸福俱太平,吉祥如意身安宁!
2.除夕到,挂灯笼,燃爆竹,一片欢笑;除夕到,贴春联,贴门神,处处喜庆;除夕到,年夜饭,齐守岁,合家团圆;除夕到,祝福到,幸福来,喜笑颜开。
3.东边有一个门,是墨绿色,一进门,就像走进了童话世界一般,雪白雪白的墙壁,天蓝色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盏超美的挂灯,整天都亮着。土黄色的地板,给人一种头顶蓝天,脚踩大地的感觉。
4.除夕了,来包饺,你一个,我一下;过大年,挂灯笼,红彤彤,吉祥照;兔年了,放鞭炮,啪啪啪,真热闹;初一了,起大早,这拜年,那问好:兔年好!
5.半年后某日,黄山莲花峰顶挂灯结彩,陈设得花团锦簇,这天正是陈萧与东方玉、仪琳和阿碧成亲的好日子。
6.我有一个新挂灯的图片需要整理,许多散乱的东西需要放回原处,这看起来就像各种各样的东西飘进我的屋子。
7.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
8.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挂灯笼,蒸年糕。贴春联,买鞭炮。二十三,来祭灶。小年跑,烦恼消。除夕到,人欢笑。春节闹,拜年早。幸福好运伴你跑!
9.据说从此以后,就有了元宵挂灯的风俗。
10.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挂灯笼。
读音:guà
[guà]
(1)(动)借助于绳子、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一点或几点
(2)(动)把耳机放回电话机上使电路断开:电话先不要~;等我查一下。
(3)(动)〈方〉指交换机接通电话;也指打电话:请你~总务科|给防汛指挥部~个电话。
(4)(动)钩:钉子把衣服~住了。
(5)(动)〈方〉(内心)牵挂:他总是~着队里的事。
(6)(动)〈方〉(物体表面)蒙上;糊着:脸上~了一层尘土|瓷器外面~一层釉子。
(7)(动)登记:~失|~一个号。
(8)(量)多用于成套或成串的东西:一~四轮大车|十多~鞭炮。
读音:dēng
[dēng]
(名)照明或做其他用途的发光器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