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照
【拼音】:gāo zhào
【注音】:ㄍㄠㄓㄠˋ
【结构】:高(上中下结构)照(上下结构)
【简体】:高照
【繁体】:高照
词语解释指烛台。指灯笼。高挂在长杆上的通告。高照[gāozhào]⒈指烛台。⒉指灯笼。⒊高挂在长杆上的通告。
引证解释⒈指烛台。引《廿载繁华梦》第二回:“那妆匳到时,周有成打开闺仪録一看,不过是香案高照、檯椅半副、马胡两张。”⒉指灯笼。引清唐训方《里语徵实》卷中下:“明孝宗詔论大小官员,日间宴会,荒废政事,夜晚饮酒,灯笼导送。今用高照本此。”⒊高挂在长杆上的通告。引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
网络解释高照(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高照(1938.10—)别名戴思泉、倪仁,江苏扬州人。擅长雕塑、美术评论。是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1938年出生于江苏扬州。
综合释义指烛台。《廿载繁华梦》第二回:“那妆匳到时,周有成打开闺仪録一看,不过是香案高照、檯椅半副、马胡两张。”指灯笼。清唐训方《里语徵实》卷中下:“明孝宗詔论大小官员,日间宴会,荒废政事,夜晚饮酒,灯笼导送。今用高照本此。”高挂在长杆上的通告。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高照[gāozhào]高悬照射。如:「今晚明月高照,最适宜赏月了。」
汉语大词典(1).指烛台。《廿载繁华梦》第二回:“那妆奁到时,周有成打开闺仪录一看,不过是香案高照、台椅半副、马胡两张。”(2).指灯笼。清唐训方《里语徵实》卷中下:“明孝宗诏论大小官员,日间宴会,荒废政事,夜晚饮酒,灯笼导送。今用高照本此。”(3).高挂在长杆上的通告。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
国语辞典高悬照射,如:「今晚明月高照,最适宜赏月了。」高照[gāozhào]⒈高悬照射。例如:「今晚明月高照,最适宜赏月了。」
其他释义1.指烛台。2.指灯笼。3.高挂在长杆上的通告。
1.吴玉章诗:“直捣黄龙君莫解,福星高照古神州。”。
2.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中秋的晚上,这里华灯高照,一片欢歌笑语,打工一族欢聚一堂共贺传统节日。
4.你有你寒光高照的孤傲,我有我轻盈自在的飘逸。
5.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我们一家人来到景色怡人的七星岩观光旅游。哇!快乐简直赛神仙!
6.夏天的气候变化无常,刚才还是红日高照,眼下又是乌云密布,看样子要下雨了。
7.必须承认,他福星高照,在通往荣华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8.直捣黄龙君莫懈,福星高照古神州。
9.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直,定会福星高照,遇难呈祥。
10.你所办之事没有一样不是顺顺当当的,可真是吉星高照。
读音:gāo
[gāo]
(1)(形)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
(2)(形)高度:那棵树有两丈~|书桌长四尺;宽三尺;~二尺五。
(3)(形)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速度|体温~|见解比别人~。
(4)(形)等级在上的:~等|~级。
(5)(形)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
(6)(形)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KMnO4)。
(7)(形)(Gāo)姓。
读音:zhào
[zhào]
(1)(动)照射。
(2)(动)对着镜子或其他反光的东西看自己的影子;有反光作用的东西把人或物的形象反映出来。
(3)(动)拍摄(相片、电影)。
(4)(名)相片。
(5)(动)执照;政府所发的凭证:车~|护~|牌~。
(6)(动)照料:~管|~应。
(7)(动)通知:关~|~会。
(8)(动)比照:查~|对~。
(9)(动)知晓;明白:心~不宣。(动)对着;向着:~这个方向走。(介)依照;按照:~章办事|~群众的意见办。(副)表示所做的同原来的一样:心~不宣。(动)对着;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