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适从
【拼音】:wú suǒ shì cóng
【注音】:ㄨˊㄙㄨㄛˇㄕˋㄘㄨㄥˊ
【词性】:动词、成语。
【简体】:无所适从
【繁体】:無所適從
词语解释无所适从wúsuǒshìcóng。(1)不知依从谁才好。也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无所适从[wúsuǒshìcóng]⒈不知依从谁才好。也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英notknowwhatcoursetotake;
基础解释不知道听谁的才好;不知道按哪个办法做才对。
引证解释⒈不知跟从谁才好。常比喻不知怎么办才好。引《北齐书·魏兰根传》:“此县界於强虏,皇威未接,无所适从,故成背叛。”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观古今诸家海潮之説者多矣。或谓天河激涌,亦云地机翕张……源殊派异,无所适从。”明张居正《请戒谕群臣疏》:“若不特行戒諭,明示以正大光明之路,则众心无所适从,化理何由而致?”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六讲:“中国正是新旧潮流相冲突的时候,一般国民都无所适从。”
综合释义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某书应读某音,敝处未得高明指教,往往读错,以致后学~。◎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汉语大词典不知跟从谁才好。常比喻不知怎么办才好。《北齐书·魏兰根传》:“此县界于强虏,皇威未接,无所适从,故成背叛。”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观古今诸家海潮之说者多矣。或谓天河激涌,亦云地机翕张……源殊派异,无所适从。”明张居正《请戒谕群臣疏》:“若不特行戒谕,明示以正大光明之路,则众心无所适从,化理何由而致?”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六讲:“中国正是新旧潮流相冲突的时候,一般国民都无所适从。”
国语辞典徬徨无主,不知如何是好。无所适从[wúsuǒshìcóng]⒈徬徨无主,不知如何是好。引《宋史·卷三〇二·贾黯传》:「二人临事,指踪不一,则下将无所适从。」《清史稿·卷二九三·谢济世传》:「若发号施令,小人得以摇夺,君子无所适从,国事未有不隳者也。」近莫衷一是成语解释无所适从
辞典修订版旁徨无主,不知如何是好。《宋史.卷三零二.贾黯传》:「二人临事,指踪不一,则下将无所适从。」《清史稿.卷二九三.谢济世传》:「若发号施令,小人得以摇夺,君子无所适从,国事未有不隳者也。」
辞典简编版犹豫不定,不知如何是好。 【造句】主事者若朝令夕改,会使下属感到无所适从。
成语词典版01.《北齐书.卷二三.魏兰根列传》:「从行台萧宝寅讨破宛川,俘其民人为奴婢,以美女十人赏兰根。兰根辞曰:『此县界于强虏,皇威未接,无所适从,故成背叛。今当寒者衣之,饥者食之,奈何将充仆隶乎?』」02.《朱子语类.卷六六.易二.纲领上之下》:「古人淳质,遇事无许多商量,既欲如此,又欲如彼,无所适从。故作易示人以卜筮之事,故能通志、定业、断疑,所谓『开物成务』者也。」03.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观古今诸家海潮之说者多矣……源殊派异,无所适从;索隐探微,宜伸确论。」04.《明史.卷二五七.张凤翼列传》:「若今日议不许斩级,明日又议必斩级;今日议徵兵援凤,明日又议撤兵防河。必至无所适从。」05.《镜花缘.第一八回》:「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宋·姚宽《西溪从语》卷上:“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其他释义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1.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牢笼。因为寂寞的人无所适从,焦躁不安。他们的思想从而贫瘠而荒芜,产生自我厌弃感。
2.在家里要和在幼儿园的要求保持一致。如果你在家里允许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而这在幼儿园里是不允许的,那么孩子就会觉得无所适从。
3.有时候,抛开一些世俗的念头,都有些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冥冥之中,似乎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在牵绊着,让自己裹足不前。郁闷、沮丧、无所适从等等消极负面的情绪穿透肌肤细胞血液,悄悄吞噬着卑微的自信。
4.无论我说什么,老板都说好,模稜两可,让人无所适从。
5.无论我说什么,老板都说好,模棱两可,让人无所适从。
6.在不少企业中,很多中干甚至高管都是和老板一起打天下的元老,碍于情面,老板不好将朋友和下属两种角色截然分开。最后导致老板没有权威,管理层相互较劲,员工无所适从,企业一片混乱。
7.在传统银行监管方式下,各跨国银行对内控机制的认识尚处于自发阶段,由于缺乏权威部门颁发的统一风险评估标准,各银行或是无所适从,或是各行其是,风险监控不利导致表外业务风险扩张的案例不胜枚举。
8.报刊上一会儿说多吃肥肉不好,一会儿又说多吃瘦肉不好,真让读者无所适从。
9.六月的天突然下起了冰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大家无所适从。
10.于是乎,全国人民群龙无首,老中青领导人意见纷纭,芸芸群众东观西望、无所适从……个个无不垂头叹息,绝大多数悲观绝望。
读音:wú,mó
[wú]
[ wú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 mó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读音:suǒ
[suǒ]
1. 处,地方:住所。哨所。场所。处所。
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
3. 量词,指房屋:一所四合院。
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所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所有。各尽所能。所向无敌。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所敬。
6. 姓。
读音:shì,kuò
[shì]
[ shì ]1.往、至:仲尼适楚。(《庄子.达生》)
2.舒服、自得:舒适、安适、闲适
3.相合、相当:适时、适志、适宜
4.正好、恰好:爱之适足以害之。
[ kuò ]1.迅疾。
2.用于人名。
3.姓氏
读音:cóng
[cóng]
[ cóng ]1.依顺:顺~。盲~。~善如流。
2.采取,按照:~优。
3.跟随:愿~其后。
4.跟随的人:侍~。仆~。
5.参与:~业。~政。投笔~戎。
6.由,自:~古至今。~我做起。
7.次要的:主~。~犯。
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10.姓。
[ zòng ]1.古同“纵”,竖,直。
2.古同“纵”,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