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头
【拼音】:lù tóu
【注音】:ㄌㄨˋㄊㄡˊ
【结构】:鹿(半包围结构)头(独体结构)
【繁体】:鹿頭
词语解释鹿的头。山名。在四川省·德阳市。鲟鳇鱼的两颊之肉。见“鹿头关”。鹿头[lùtóu]⒈鹿的头。山名。在四川省·德阳市。鲟鳇鱼的两颊之肉。见“鹿头关”。
基础解释鹿的头。山名。在四川省·德阳市。鲟鳇鱼的两颊之肉。见“[[鹿头关]]”。
引证解释⒈鹿的头。《后汉书·董卓传》“钟虡”唐李贤注:“故贾山上书云‘悬石铸钟虡’。引《前书音义》曰:‘虡,鹿头龙身,神兽也。’”⒉山名。在四川省德阳市。引唐杜甫《鹿头山》诗:“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飢渴。”仇兆鳌注引《全蜀总志》:“鹿头山,在德阳县治北三十餘里。”宋苏轼《送贾讷倅眉》诗之一:“鹿头北望应逢雁,人日东郊尚有梅。”⒊见“鹿头关”。⒋鲟鳇鱼的两颊之肉。引明黄省曾《养鱼经》:“江海之产,有鱘鰉之鱼,其长丈餘,鼻端有肉骨,四分身之一,两颊之肉,谓之鹿头。”
网络解释鹿头(地名)鹿头,是汉光武帝刘秀故里,航天英雄聂海胜的家乡枣阳市下属的一个重镇。
综合释义鹿的头。《后汉书·董卓传》“钟虡”唐李贤注:“故贾山上书云‘悬石铸钟虡’。《前书音义》曰:‘虡,鹿头龙身,神兽也。’”山名。在四川省德阳市。唐杜甫《鹿头山》诗:“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飢渴。”仇兆鳌注引《全蜀总志》:“鹿头山,在德阳县治北三十餘里。”宋苏轼《送贾讷倅眉》诗之一:“鹿头北望应逢雁,人日东郊尚有梅。”鲟鳇鱼的两颊之肉。明黄省曾《养鱼经》:“江海之产,有鱘鰉之鱼,其长丈餘,鼻端有肉骨,四分身之一,两颊之肉,谓之鹿头。”
汉语大词典(1).鹿的头。《后汉书·董卓传》“钟虡”唐李贤注:“故贾山上书云‘悬石铸钟虡’。《前书音义》曰:‘虡,鹿头龙身,神兽也。’”(2).山名。在四川省德阳市。唐杜甫《鹿头山》诗:“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仇兆鳌注引《全蜀总志》:“鹿头山,在德阳县治北三十馀里。”宋苏轼《送贾讷倅眉》诗之一:“鹿头北望应逢雁,人日东郊尚有梅。”(3).见“鹿头关”。(4).鲟鳇鱼的两颊之肉。明黄省曾《养鱼经》:“江海之产,有鲟鳇之鱼,其长丈馀,鼻端有肉骨,四分身之一,两颊之肉,谓之鹿头。”
其他释义1.鹿的头。2.山名。在四川省德阳市。3.见'鹿头关'。4.鲟鳇鱼的两颊之肉。
1.为什么要在墙上挂着个鹿头还有印第安挂毯?
2.墙上挂着一个驼鹿头。某个爱搞笑的人在它的嘴里放了一支香烟。
3.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口旁有须冉,颌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能腾云行水,护佑一方,是吉祥之物。
4.鹿角就是长在公鹿头上的角。
5.这只鹿头部中箭,但依然行动自如。
6.如今,他的别墅里充斥着美利坚式的大路货:Zippo打火机、鹿头模型、一支黑色的猎枪,以及产自得克萨斯的黑色皮制枪套。
7.死者年约20岁,中等身材,上身穿黑色短袖圆领衫,胸前印有银色鹿头图案;下身穿深蓝色运动长裤,脚穿灰色运动鞋和蓝色尼龙袜。
8.鹿人:最“汗”的是有人说“这人的帽子很个性啊”,最难受的就是在地铁车厢里戴着鹿头会更加闷和不透气,有种接近窒息的感觉。
9.也许我应该提请你留意,你到这里将踏入的是怎样一个疯人院。我养了10只火鸡、3条狗、3个孩子、总计三四个雇佣工,还有两条水道、一个化粪池、一只烟囱刺尾雨燕、一直黏了燕子屎的麋鹿头、一个有青蛙出没的池塘、一窝矮脚鸡、一份西尔购品单,以及165把椅子。
10.如今,他的别墅里充斥着美利坚式的大路货:Zippo打火机、鹿头模型、一支黑色的猎枪,以及产自得克萨斯的黑色皮制枪套。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鹿头造句
读音:lù
[lù]
(1)(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兽头上有角;嫩角上有茸毛;内含血液;是贵重的药材。
(2)(Lù)姓。
读音:tóu,tou
[tóu]
[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 tou ]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