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忽
【拼音】:yuǎn hū
【注音】:ㄩㄢˇㄏㄨ
【结构】:远(半包围结构)忽(上下结构)
【繁体】:遠忽
词语解释谓极远。远忽[yuǎnhū]⒈谓极远。
引证解释⒈谓极远。引《楚辞·九章·怀沙》:“脩路幽蔽,道远忽兮。”姜亮夫校注:“远忽,犹言远极也。”
汉语大词典谓极远。《楚辞·九章·怀沙》:“脩路幽蔽,道远忽兮。”姜亮夫校注:“远忽,犹言远极也。”
其他释义1.谓极远。
1.智慧与愚笨的区别是:智慧的创业者自卑,直面困难,不断挑战自己的想法让其成熟圆润;愚笨的创业者自恋,忽视挑战,永远忽悠自己劝自己相信一个假象。
2.故事中的大勇是这出悲情三角关系的另一个中心人物,他是远近闻名的江洋大盗,之于扶桑,他们的关系忽远忽近,但是大勇依旧死缠烂打,意图占有扶桑。
3.可小丑却全然没有顾忌他的感受,台风依然窜上窜下,忽远忽近。
4.远处的丘陵高低有致,起伏连绵,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
5.白玉兰花开了,开的如此的幽然美好。那是纯洁的花朵,恬静地开放,抹过一丁忽远忽近的淡淡的香。
6.这些画跨度大,要有整体感觉,就得忽而退远,忽而走近观察,不管线条、色块,都得作整体安排。
7.远处一座座峻峭的高山千姿万态,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
8.眺望远方,众山都在我的脚下,晨曦初照,山峦起伏,在飘渺的云雾中忽远忽近、影影绰绰、若即若离。
9.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几处雄奇的山峰峭立,忽远忽近若即若离。
10.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
读音:yuǎn
[yuǎn]
[ yuǎn ]1. 距离长,与“近”相对:远方。远道。远程。远景。远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远见(远大的眼光)。远虑。远谋。远客。遥远。远走高飞。舍近就远。
2. 时间长:远古。远祖。长远。永远。
3. 关系疏,不亲密:远亲。疏远。远支。
4. 深奥:言近旨远。
5. 姓。
[ yuàn ]1. 避开:近君子,远小人。
读音:hū
[hū]
(1)(副)不注意:~略|~视|疏~。
(2)(副)忽而:天气~冷~热|油灯被风吹得~明~暗。
(3)(量)(某些计量单位的)十万分之一:~米。
(4)(量)计量单位名称。ɑ)长度;十忽等于一丝。b)重量;十忽等于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