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心王室
【拼音】:nǎi xīn wáng shì
【注音】:ㄋㄞˇㄒ一ㄣㄨㄤˊㄕˋ
【词性】:成语。
【简体】:乃心王室
【繁体】:乃心王室
词语解释《书•康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乃心王室[nǎixīnwángshì]⒈《书·康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
基础解释常思国事。
引证解释⒈后称尽忠于朝廷为“乃心王室”。引《书·康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孔传:“汝心常当忠篤,无不在王室。”《三国志·魏志·高柔传》:“知卿忠允,乃心王室。”《旧唐书·郭子仪传》:“子仪虽失兵柄,乃心王室,以祸难未平,不遑寝息。”
汉语大词典《书·康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孔传:“汝心常当忠笃,无不在王室。”后称尽忠于朝廷为“乃心王室”。《三国志·魏志·高柔传》:“知卿忠允,乃心王室。”《旧唐书·郭子仪传》:“子仪虽失兵柄,乃心王室,以祸难未平,不遑寝息。”
国语辞典本指常思国事。语本《书经.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用以喻忠于朝廷。《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传》:「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衮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元史.卷一四○.太平传》:「脱脱乃心王室,大义灭亲,今父殁而不克奔讣,为善者不几于怠乎。」乃心王室[nǎixīnwángshì]⒈本指常思国事。语本用以喻忠于朝廷。引《书经·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传》:「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衮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元史·卷一四〇·太平传》:「脱脱乃心王室,大义灭亲,今父殁而不克奔讣,为善者不几于怠乎。」成语解释乃心王室
辞典修订版本指常思国事。语本《书经.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用以喻忠于朝廷。《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锺繇传》:「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衮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元史.卷一四零.太平传》:「脱脱乃心王室,大义灭亲,今父殁而不克奔讣,为善者不几于怠乎。」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本指常思国事。语本书经˙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用以喻忠于朝廷。三国志˙卷十三˙魏书˙锺繇传: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衮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元史˙卷一四零˙太平传:脱脱乃心王室,大义灭亲,今父殁而不克奔讣,为善者不几于怠乎。
其他解释汝心常思国事也。《尚书·康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传:「言虽汝身在外为诸侯,汝心常当忠笃无不在王室。按传训乃为汝,后世谓忠于国事曰乃心王室,盖本此语而略其词耳。」
出处《尚书·康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
其他释义乃:你的;王室:指朝廷。本意是忠于朝廷。后比喻爱国。
1.将之五德,有‘智’、有‘仁’,如左将军者,乃心王室、仁民爱物、为百姓所颂,贞以为,如此方为名将。
2.畏法度者为下;爱名节者为次;乃心王室,但知国计民生,不知祸福毁誉者为上。
3.做学问不能乃心王室。
4.将之五德,有‘智’、有‘仁’,如左将军者,乃心王室、仁民爱物、为百姓所颂,贞以为,如此方为名将。【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网】
5.畏法度者为下;爱名节者为次;乃心王室,但知国计民生,不知祸福毁誉者为上。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313494/造句网
读音:nǎi
[nǎi]
(1)〈书〉(副)表示判断,相当于“是、就是、实在是”:失败~成功之母。
(3)(连)于是: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刻。
(4)(连)才:惟虚心~能进步。
(5)(代)你;你的:~父|~兄。
读音:xīn
[xīn]
(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
(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
(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
(4)(名)二十八宿之一。
读音:wáng,wàng
[wáng]
[ wáng ]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 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 姓。
[ wàng ]1.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王天下。王此大邦。
读音:shì
[shì]
(1)(名)屋子:教~|卧~。
(2)(名)机关、乡镇、工厂、学校等内部的工作单位:档案~。
(3)(名)妻子:继~。
(4)(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