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琶铁板
【拼音】:tóng pá tiě bǎn
【繁体】:銅琶鐵板
词语解释⒈ 同“铁板铜琶”。铜琶铁板[tóngpātiěbǎn]⒈同“铁板铜琶”。
基础解释铜琶、铁板:两种伴奏乐器。形容乐曲或文词豪放激昂。
引证解释⒈ 同“铁板铜琶”。引: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京师梨园》:“其间粉墨登场,丹青变相,铜琶铁板,‘大江东’高调凌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铜琶铁板声声恨,剩馥残膏字字哀。”⒈同“铁板铜琶”。引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京师梨园》:“其间粉墨登场,丹青变相,铜琶铁板,‘大江东’高调凌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铜琶铁板声声恨,剩馥残膏字字哀。”成语解释铜琶铁板
综合释义铜琶、铁板:两种伴奏乐器。用铜琵琶、铁绰板伴唱。形容气慨豪迈,音调高亢的文辞。~声声恨,剩馥残膏字字哀。◎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九回
网友释义形容气概豪迈,音调高亢的文辞。出自宋·俞文豹《吹剑续录》
汉语大词典同“铁板铜琶”。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京师梨园》:“其间粉墨登场,丹青变相,铜琶铁板,‘大江东’高调凌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铜琶铁板声声恨,剩馥残膏字字哀。”
出处宋·俞文豹《吹剑续录》:“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持铁板,唱‘大江东去’。”
其他释义铜琶、铁板:两种伴奏乐器。用铜琵琶、铁绰板伴唱。形容气慨豪迈,音调高亢的文辞。
1.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鹬蚌相争,铜琶铁板的事情时有发生。
2.颜月朦阅罢一时惊叹不已,眼前之人哪里会是山野村夫,他的才情豪气绝不输于东坡学士的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此刻她的心里对袁秋岳更增添了几分爱意。
3.有点像连听了仨钟点的笛卡尔或者斯宾诺莎,而第四课时换成了铜琶铁板、晓风残月的叙事,或阳刚或柔美,听着亲切,感性,还有一份温润……
4.雄浑沉郁,丝丝入扣,铜琶铁板,荡气回肠。
5.可是,就是这样一株盈盈碧绿的柳树映入我的眼帘时,我的心竟倏地一颤,仿佛在满耳关西大汉的铜琶铁板之后,又聆听到了皓齿吴娃的一曲牙板清歌。
6.这种壮美,自当用铜琶铁板高歌“大江东去”。
7.千古英雄,浪沙淘尽,倚剑听铜琶铁板,高声齐唱大江东。
8.,关西大汉却铜琶铁板为苏东坡的“大江东去”。
9.婉约派中的一味儿女情长,豪放派中的一味铜琶铁板,读久了,都令人厌倦的。
10.而陈亮却不堪忍受其社稷芜茀文明坠地的悲愤,依然固执地扬起抗金复国的大,执铜琶铁板,掌顿足,铮铮弹奏出恢复中原的高亢旋律。
读音:tóng
[tóng]
(名)金属元素;铜的元素是工业的重要原料。
读音:pá
[pá]
见〔琵琶〕。
读音:tiě
[tiě]
(1)(名)金属元素;符号Fe;工业上叫做黑色金属;是炼钢的主要原料:生~|熟~。
(2)(名)指刀枪:手无寸~。
(3)(形)形容坚硬;坚强:铜墙~壁|~人。
(4)(形)形容强暴或精锐:~蹄|~骑。
(5)(形)形容确定不移:~案如山。
(6)(Tiě)姓。
读音:bǎn
[bǎn]
(1)(名)(~儿)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木~儿。
(2)(名)(~儿)专指店铺的门板:铺子都上了~儿了。
(3)(名)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檀~。
(4)(名)(~儿)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快~儿|慢~。
(5)(形)呆板:他一点也不活泼;太~了。
(6)((形)硬得像板子似的:地~了;不好锄。
(7)(形)表情严肃:他~着脸不说话。
(8)〔板〕见〔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