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面之交
【拼音】:bàn miàn zhī jiāo
【注音】:ㄅㄢˋㄇ一ㄢˋㄓㄐ一ㄠ
【词性】:成语。
【简体】:半面之交
【繁体】:半面之交
词语解释半面之交,半面之旧bànmiànzhījiāo,bànmiànzhījiù。(1)形容只见过一面的人。半面之交,半面之旧[bànmiànzhījiāo,bànmiànzhījiù]⒈形容只见过一面的人。例我和他只是在一次会上见过面,并没有交谈过,只算是半面之交吧。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白居易《与元九书》英aonce-metacquaintance;
基础解释形容只见过一面的人。
引证解释⒈谓只见过一次面的交往。参见“半面”。引清张岱《陶庵梦忆·姚简叔画》:“简叔无半面交,访余,一见如平生欢,遂榻余寓。”茅盾《子夜》十六:“我知道赵伯韬肯放款子,就可惜我这‘红头火柴’徒负虚名,和这位财神爷竟没有半面之交!”
综合释义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我与道友未~,此语从何而来。◎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二回
网友释义半面之交,指只见过一次的旧相识。形容交情很浅。现在可用来形容人的记忆力极强。
国语辞典形容非熟识的交情。参见「半面之旧」条。半面之交[bànmiànzhījiāo]⒈形容非熟识的交情。参见「半面之旧」条。引《封神演义·第六二回》:「我与道友未有半面之交,此语从何而来?」成语解释半面之交
辞典修订版形容非熟识的交情。参见「半面之旧」条。《封神演义.第六二回》:「我与道友未有半面之交,此语从何而来?」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非熟识的交情。见半面之旧条。封神演义˙第六十二回:我与道友未有半面之交,此语从何而来?
出处晋·袁彦伯《三国名人序赞》:“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其他释义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
1.我们只不过是半面之交,彼此是并不了解的。
2.我与道友未半面之交,此语从何而来。◎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二回
读音:bàn
[bàn]
(1)(数)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百|~大|~年|~尺|一斗~。
(2)(数)在…中间:~夜|~山腰|~天|~晌。
(3)(副)比喻很少:一星~点。
(4)(副)不完全:~新的楼房|房门~开着。
读音:miàn
[miàn]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jiāo
[jiāo]
(1)(动)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活|~税|~公粮。
(2)(动)到(某一时辰或季节):~子时|~九的天气。
(3)(动)(时间、地区)相连接:~界|春夏之~。
(4)(动)结交:~朋友。
(5)(动)交往;交谊:邦~|建~|绝~。
(6)(动)(人)性交:~媾|杂~。
(7)(动)互相:~换|~流|~易|~谈。
(8)(动)一齐;同时(发生):风雪~加|饥寒~迫|惊喜~集。
(9)(名)跟头:跌~|摔了一~。〖交兵〗jiāo bīnɡ(动)〈书〉交战。动宾式:交|兵。两国~必有一伤。(作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