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之以鼻
【拼音】:chī zhī yǐ bí
【注音】:ㄔㄓ一ˇㄅ一ˊ
【词性】:成语。
【简体】:嗤之以鼻
【繁体】:嗤之以鼻
词语解释嗤之以鼻chīzhīyǐbí。(1)用鼻子轻蔑地吭气,表示瞧不起。
基础解释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
引证解释⒈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引老舍《四世同堂》五一:“假若他甘心作犬儒,他不但可以对战争与国家大事都嗤之以鼻,他还可以把祖父、妈妈的屋中有火没有也假装看不见。”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一章:“这样可笑的说法,连旁听的大水、小梅都忍不住嗤之以鼻了。”陈忠实《信任》:“梦田老汉对罗坤的一举一动都嗤之以鼻!”亦省作“嗤鼻”。《收获》1981年第5期:“那些实在没有办法的……也要弄一张病退回城的条子,离开农村,甩掉‘知青’这个人人嗤鼻的身分。”
综合释义嗤:讥笑。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说于乡,乡人笑之;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
网友释义嗤之以鼻,用鼻子轻蔑地吭气,表示瞧不起。出处:《后汉书·樊宏传》:“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汉语大词典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老舍《四世同堂》五一:“假若他甘心作犬儒,他不但可以对战争与国家大事都嗤之以鼻,他还可以把祖父、妈妈的屋中有火没有也假装看不见。”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一章:“这样可笑的说法,连旁听的大水、小梅都忍不住嗤之以鼻了。”陈忠实《信任》:“梦田老汉对罗坤的一举一动都嗤之以鼻!”亦省作“嗤鼻”。《收获》1981年第5期:“那些实在没有办法的……也要弄一张病退回城的条子,离开农村,甩掉‘知青’这个人人嗤鼻的身分。”
国语辞典从鼻子里发出冷笑。表示不屑、鄙视,如:「他每每大言不惭,惹得众人对他嗤之以鼻。」
辞典简编版从鼻子里发出冷笑。表示不屑或鄙视。 【造句】他每每大言不惭,惹得众人对他嗤之以鼻。
成语词典版01.《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乡,乡人笑之;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源)
出处清·颐琐《黄绣球》:“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
法语se moquer de qn.、rire au nez en qn.
其他释义嗤:讥笑。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
1.一般世俗人士、道貌岸然的学者们,可能会责怪苏子,不知爱惜自己的名声、清誉。可是苏子本人却对所谓名声、清誉,嗤之以鼻,毫不在意。
2.她和她的家人都酷爱读书。他们甚至连当时被嗤之以鼻的小说都要读。
3.绿衣少年的身旁,一位身材矮小的胖子,闪烁着他那有些滑稽的眯眯眼,口齿伶俐的附和道,浓烈的阿谀谄媚之意,令得不少人嗤之以鼻。
4.这就是说,两千余年的历史并不取决于一个克娄巴特的鼻型如何,而更取决于所在皆是的我们的愚昧,取决于应该嗤之以鼻而又道貌岸然的我们的愚昧。
5.她对暗示她在说谎的言论嗤之以鼻。
6.这些都是像我这般年纪的大孩子们所嗤之以鼻的,但我却兴趣盎然。
7.对于外界传言吕布弑主杀父,心性狠毒,桀骜难驯之类的或好心或有意的话,王允一概是嗤之以鼻的。
8.当他看到讲师给老人做“实验”,证明所卖制水机的净水能力超强,更是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在耍把戏。
9.我却对这种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等等许多可笑的事情感到厌倦,对之嗤之以鼻。
10.当我同一个人争论的时候,说明有兴趣与他讨论;而沉默的时候,不是因为被说服,而是对他的思想嗤之以鼻,不屑与其叫板,费那劲儿干吗,他爱咋想咋想去吧,愿意当傻,我不拦着。
读音:chī
[chī]
(动)〈书〉嗤笑;讥笑。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yǐ
[yǐ]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读音:bí
[bí]
(1)(名)(~子)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也是呼吸通道:~孔|~腔|~涕。
(2)(名)〈书〉开端:~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