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调
【拼音】:rù diào
【注音】:ㄖㄨˋㄉ一ㄠˋ
【结构】:入(独体结构)调(左右结构)
【繁体】:入調
词语解释入调rùdiào。(1)合乎情调、规矩。入调[rùdiào]⒈合乎情调、规矩。英accordwithrules;
基础解释合乎情调、规矩
引证解释⒈符合某种声腔韵调。引鲁迅《南空北调·题记》:“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腔,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一:“‘黄包车!’潘先生很入调地喊。”⒉方言·合乎规矩;正经,如:你讲话不要不入调!⒈符合某种声腔韵调。引鲁迅《南空北调·题记》:“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腔,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一:“‘黄包车!’潘先生很入调地喊。”⒉方言·合乎规矩;正经。如:你讲话不要不入调!
网络解释入调入调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rùdiào,是指符合某种声腔韵调;合乎规矩、正经。
综合释义符合某种声腔韵调。鲁迅《南空北调·题记》:“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腔,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一:“‘黄包车!’潘先生很入调地喊。”方言·合乎规矩;正经。如:你讲话不要不入调!
汉语大词典(1).符合某种声腔韵调。鲁迅《南空北调·题记》:“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腔,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一:“‘黄包车!’潘先生很入调地喊。”(2).方言·合乎规矩;正经,如:你讲话不要不入调!
其他释义1.符合某种声腔韵调。2.方言.合乎规矩;正经。
1.湘潭博爱医院深入调查医疗市场的需求,集全院的力量来打造医院品牌。
2.随着本报记者的深入调查,京山县大竹水电站滚水坝和渠道工程承包人陈华的“警察”身份,逐渐浮出水面。
3.拓宽渠道抓重点深入调研办实事,帮扶。
4.花盆、电饭煲、皮鞋都扔楼下去了昨日,华中路一小区内,三楼住户吵架扔下花盆、电饭煲等物,击中停在楼下的两辆汽车,车主报警后警方介入调查。
5.本文在深入调研和广泛搜集基本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水文比拟法和流域模型法系统地分析计算了盘石、里店水库的来水量情况。
6.再放入青椒与菠萝炒熟,放入调好的汁勾芡,再放入炸好的鸡肉翻炒完全均匀即可。
7.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进入调整阶段,证券市场的明天依然充满希望,经过充分调整后,新一轮的大牛市会更加地光辉灿烂。
8.干菜粥就是这么廉价的东西,味道也真的不错。把晾好的干菜用剪刀剪碎放到盆里,再放刚好的热水,把干菜泡开待用,菜油烧热加入调料,加清水和泡涨的黄豆烧开,再放入干菜和淀粉糊,煮熟淋上香油味道更佳。曦光晨眠。
9.药膳煮菜,是将药物和食物一起放在多量的汤汁或清水中,加入调料,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熟制成的菜品。
10.经过深入调查,马里奥特发现了一些记录,案发时,一支名为“北德线”的商队恰恰将其商船“苍鹭”号停靠在港口。
读音:rù
[rù]
(1)(动)进来或进去:投~|~冬|由浅~深。
(2)(动)参加到某种组织中:~学|~伍。
(3)(动)收入:岁~|量~为出。
(4)(动)合乎:~时|~情~理。
(5)(名)入声:平上去~。
读音:tiáo,diào
[diào]
[ tiáo ]1.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调和。调谐。风调雨顺。饮食失调。
2.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调配。调味。
3.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调停。调处。
4. 调剂:以临万货,以调盈虚。
5. 调理使康复:调养。调摄。
6.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调鹰隼。
7. 挑逗;戏弄:调笑。调情。调戏。酒后相调。
[ diào ]1. 乐曲;乐谱:曲调。采菱调。
2.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调。五声调式。
3. 语音上的声调:调号。调类。
4. 说话的腔调:南腔北调。
5. 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调。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
6.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调。格调。
7. 选调;提拨:从基层调选干部。
8. 调动:岗位调整。
9. 征集;征调:调有余补不足。
10. 调查:调研。内查外调。
11.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调档。
12. 调换:调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