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食自公
【拼音】:tuì shí zì gōng
【注音】:ㄊㄨㄟˋㄕˊㄗˋㄍㄨㄥ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退食自公[tuìshízìgōng]⒈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
引证解释⒈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引《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汉书·循吏传·朱邑》:“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疆外之交,束脩之餽,可谓淑人君子。”《梁书·萧子恪传》:“文史之事,诸弟备之矣,不烦吾復牵率;但退食自公,无过足矣。”唐杨炯《梓州惠义寺重阁铭》:“庶政惟和,万民以理;閒庭不扰,退食自公。”⒈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引《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汉书·循吏传·朱邑》:“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疆外之交,束脩之餽,可谓淑人君子。”《梁书·萧子恪传》:“文史之事,诸弟备之矣,不烦吾復牵率;但退食自公,无过足矣。”唐杨炯《梓州惠义寺重阁铭》:“庶政惟和,万民以理;閒庭不扰,退食自公。”成语解释退食自公
汉语大词典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于公,谓正直顺于事也。”《汉书·循吏传·朱邑》:“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疆外之交,束脩之馈,可谓淑人君子。”《梁书·萧子恪传》:“文史之事,诸弟备之矣,不烦吾复牵率;但退食自公,无过足矣。”唐杨炯《梓州惠义寺重阁铭》:“庶政惟和,万民以理;閒庭不扰,退食自公。”
其他释义减膳以示节俭。指操守廉洁。
1.上世纪末,无甚积蓄更无官职的老杜突然自动离职待岗,过起了“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的简素生活,这一举动令“友邦”们大为惊诧。
2.大臣当崇养德望,有正色立朝之风;小臣当砥砺廉隅,有退食自公之节。
3.一“自公”出自《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4.记者发现,“委蛇”最早见于《诗经》(“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用的就是引申义。
5.一“自公”出自《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退食自公造句
6.大臣当崇养德望,有正色立朝之风;小臣当砥砺廉隅,有退食自公之节。(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退食自公造句)
读音:tuì
[tuì]
(1)(动)向后移动
(2)(动)使向后移动:~兵。
(3)(动)退出:~场|~党。
(4)(动)减退;下降:~热|~烧。
(5)(动)退还:~钱|~票。
(6)(动)把已定的事撤销:~婚|~亲。
读音:shí,sì
[shí]
[ shí ]1. 吃:食肉。食欲。
2.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3.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 sì ]1.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读音:zì
[zì]
(1)(代)自己:~爱|~备|~便|~费|~供|~家|~荐|~救|~勉|~弃|~谦|~强|~杀|~述|~诉|~习|~信|~省|~许|~选|~学|~专|~足|~不量力|~掘坟墓|~鸣清高|~投罗网|~我批评|~言~语|~作聪明。
(2)(副)自然;当然:~不待言|~当努力|~有公道。
(3)(介)从;由:~古|~外|~小|~远而近。
读音:gōng
[gōng]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